“陛下,天下承平許久,開國勛貴這些年早就不在朝堂。”曹國公表情嚴肅,說道,“此次出征高麗,臣以為頗有幾人該當歷練。”
開國勛貴現在還在朝堂上的確實寥寥無幾了,傅友德算得上老當益壯。曾經常遇春身邊的小將藍玉如今也是慢慢步入老將的行列,郭英、耿炳文這些老將更是垂垂老矣。
這個時候的大明,不要說勛二代了,就算是勛三代也是陸續的步入朝堂。在五軍都督府,也確實有著一大票二三品的勛貴子弟。
這里頭自然也有著一些還算有些天賦、有些家學淵源的潛力之人,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人尸位素餐,他們的能力和潛力也確實不值得皇帝更多的培養或者放權。
朱允煐看著李景隆,有些無奈的說道,“早年間,咱大明的五軍都督府何其風光,也就是一些有宿功的勛貴大將才能統領五軍都督府。現如今,咱的五軍都督府多是功臣、勛戚的子嗣被特授,蔭官實在是太多了一些。”
這是事實,五軍都督府一開始可以說是高于文管系統,早期的五軍都督府時期,任職的都督官無一例外,均為立有軍功的軍事將領遷升。
但是現在就不太好了,現在的五軍都督府遠不如洪武時期的五軍都督府有含金量。其實乍一看,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基本上也都是有著軍功。只是整體來說,蔭官也確實多了不少。
“這也是咱此前讓表兄執掌武苑的緣由,雖然早年間咱也是倡議勛貴嗣爵需要考評,只是這也談何容易。”朱允煐有些無奈,說道,“那些人要說投機取巧,也確實這般知道糊弄糊弄咱。”
這不是夸張,這其實就是事實了,因為這些個事情就是已經發生的,也是在不斷發生的。
早年間朱允煐也確實擔心武勛系統吃喝玩樂不堪大用,也對武勛嗣爵提出考評,避免一些武勛承襲父祖爵位時鬧出不能騎馬、不能開弓的笑話等等。
可是這么些年下來,這些考評也算得上是徒有其表,這些考評實際上并不足以保證勛貴子嗣一個個的也都是能力不俗,不足以表明大明的勛貴系統依然保持著足夠的活力和新鮮血液。
其實朱允煐也明白,勛貴系統最大的優勢就是與國同休,這些勛貴子弟最大的底氣就是他們的父祖立下了偌大的戰功,這也意味著他們的身份特殊。
老朱可以殺功臣,朱允煐實際上對于不少武勛也是比較嚴苛,所謂的免死鐵券之類的,最終解釋權一直都是在老朱和小朱的手里,隨意的去解釋。
但是不管怎么說,也不能動不動就削了武勛的爵位。哪怕早些年朱允煐也是想著要減輕朝廷負擔,也確實是削了一些爵位,但是那也是很多的武勛橫行不法,算得上是那些人咎由自取了。
也不好太過分了,可以稍微降等一下,但是也不能將一些勛貴直接一削到底,要不然這多少也是打擊武勛系統的積極性。
畢竟誰也不敢都保證自己的子孫出息,說不定也是有著一些紈绔子弟出現,如果不能承襲爵位,多少也是讓人心有不甘。
大明朝廷養著一些米蟲,好似也不是不可以,畢竟那些米蟲的父祖為了大明立下大功,這一點也是需要承認的一件事情,也不好事事都去嚴苛起來,該寬仁一點的還是需要寬仁一些。
李景隆這一次過來的原因,就是要推薦一些武勛子弟去高麗鍍金,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保證大明王朝的五軍都督府保持著活力,要確保大明軍方系統的持續強勢,就需要勛貴系統不斷的涌現出來一些人才。
哪怕一些勛貴爛泥扶不上墻,可是不管怎么說,也是有著一些值得培養的勛二代、勛三代,這些人絕對值得大明王朝給予更多的機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