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十一叔過去也好,先整頓亂世,咱大明的朝廷這些年是有不少官吏,也不能一直給他們。”老朱正色,對朱允煐說道,“這到底是分家了,能治家到什么樣,那就看他們的本事了。”
老朱的意思很明顯,如果朱椿和朱權去了高麗,那就是開國了,那顯然也就是真正的分家了,大明朝也不可能一直都是幫著兜底、幫著做好所有事情。
那也是要考慮一些現實的事情了,所以大明朝可以先期給點幫助,但是最終有什么樣的成績,那就看朱椿和朱權的能力了。
朱允煐點了點頭,對老朱說道,“所以四叔他們那頭,咱也是這般做的。咱大明現在富強不假,只是到底他們也是開國了,這也就是藩國了,咱不能只顧著他們不顧咱大明社稷。”
道理其實大家都明白,大明朝不可能一直都是給各種幫助,不只是皇帝清楚,那些國王們實際上也都是明白的。
老朱繼續說道,“你十七叔打仗的本事不差,就是內政確實是差些火候。你這些時日,也要提點一下你那些個弟弟,稍微帶一帶他們。這治理亂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這個道理朱允煐自然也明白,帝王之術當然不能隨意傳授,好些東西甚至都是不能讓那些宗室接觸。可是現在大明朝的宗室要開國了,所以有些東西還是要讓他們稍微的學習一下。
說到底大明朝這是三代帝王,如何當好一個皇帝、治理好江山,這是有經驗了。大明朝現在國勢強盛,就是大明朝的皇帝治理的,他們自然更加有發言權了。
只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多少也是有過分錯的時候,也確實是有著那么點走彎路的時刻。
所以哪怕是分家了,如果自家人能夠少走點彎路,那也是一個好事情。治理好高麗,這也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
老朱看著朱允煐,說道,“其實早些年李成桂讓人過來請求冊封,要不是你攔著,咱就給他們賜名了。朝鮮、和寧,咱都給他們想好了國號。”
朱允煐不意外,這件事情他心里有數。
其實朝鮮,也不算老朱第一個提出。
朝鮮本是東方古國的國名,在中國典籍里就有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鮮之地。這是取自朝日鮮明,而在高句麗時期,半島的人就喜歡和朝鮮牽連上。
至于和寧,那就是老朱示好李成桂父子,據說那是李成桂的出生地。
朱允煐笑著開口,說道,“和寧肯定不成了,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所以吧,還是先來個有明朝鮮國。”
有明朝鮮國、皇明朝鮮國、大明朝鮮國
這才是正式場合的國號,這也就是大明賜下國號的意義所在
看著老朱,朱允煐說道,“朝鮮,咱是定下來一個國號了。這還不夠,皇爺爺回去再想想,再想一個國號。這事情皇爺爺賜國號名正言順,皇爺爺打下來大明江山。皇爺爺的子孫,在華夏附近建立藩國,這才是咱老朱家的家大業大。”
老朱哈哈大笑,他的長房自然繼承大明江山。其他的幾房,在大明附近建立藩國。
遍觀史書,誰有老朱家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