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頭都說什么先皇溫潤敦厚,但是徐妙清這個兒媳知道先皇和洪武皇帝一樣,內心是狠辣果決的性子。現在外頭也是在評價,覺得英示皇帝實際上就是洪武皇帝的翻版,只是不如洪武皇帝霸道嚴苛而已。
現在呢,小朱是洪武皇帝和英示皇帝一起教導的,這小子哪怕看起來不是最聰穎的,只是兩代明君的教導,自然也可以讓小小朱看起來十分的出色。
更何況現在種種舉動表明,當今天子也是在刻意的給予皇太子機會,讓皇太子有更多的機會去在朝堂有著地位。
英示皇帝現在很年輕不假,看起來也確實沒必要急著培養接班人之類的。但是大明朝的一些跡象也表明,皇帝未必就是需要太過擔心儲君,優秀的太子對于皇帝來說絕對不是什么壓力。
只能說老朱開了一個好頭,大朱和小朱將這個優秀的傳統在進一步的發揚光大,這絕對是徐妙清現在十分安心的一件事情。
這姑嫂兩個在說著體己話的時候,朱允熥愁眉苦臉的騎著馬到了宮城外。他覺得自己可能是事發了,雖然前幾天才剛剛在蜀王叔和寧王叔那邊占得了一些便宜,可是自己這些時日還做了什么事,他心里有底。
雖然自己也一直都是大錯不犯的,可是也確實是小錯不斷,要是皇兄將他叫過來,肯定是少不了一通申飭的。
這都不用想啊,要是正事直接去武英殿了。更何況他也聽到了消息,皇姐也入宮了,這基本上也就是決定了從小保護他的人,現在要來教育他了。
只是這樣的事情也不需要擔心,經歷的多了自然也就有著免疫力了,不需要大驚小怪,更不需要自己嚇唬自己,平常心對待這件事情也就足夠了。
更何況對于朱允熥來說,這么些年下來,他沒少被皇兄和皇姐教育,只要低著頭不吭聲就好。回到了王府,離開了宮城,他就不再是低頭認錯的小老弟,他就是應天府最逍遙自在、風流倜儻的吳王殿下。
“臣弟拜見皇后殿下。”
“阿姐。”
徐妙清有些好笑,說道,“老二,看到了嫂子就這般見外”
“你還有臉來宮里”朱玥揪著朱允熥的耳朵,沒好氣說道,“你尋常拿著皇兄的大旗說事,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你上次倒好,和二叔家的爭歌伎,還說是皇兄最喜歡聽琴你說說,皇兄真的喜歡聽琴”
“那咱總不能說皇兄最喜歡吃果子吧”朱允熥立刻反駁,只是底氣不足,“皇兄不喜歡聽曲看戲,咱能怎么辦再說了,外頭誰不知道皇兄文采斐然,現在外頭都說皇兄喜歡聽雅曲,那才是風流倜儻的才子,戲文里都是這般唱”
徐妙清和朱玥一瞬間也是啞口無言,她們在這個時候也是真心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那就什么都不要再說了。
這些事情還是等著皇帝陛下來做主吧,估摸著這么些個事情,也就是皇帝陛下能夠管束的了朱允熥這個活寶了。
朱允熥還是有些不甘心,說道,“皇兄元宵寫的詞,外頭早就唱開了。要不然咱才不去畫舫,咱可是準備著讓人編排好曲子,讓人好好唱唱,讓人知道咱皇兄的文采。”
徐妙清笑著提醒說道,“老二,那首詞你知道是誰寫的就成,這個事情莫要張揚,你皇兄在朝堂上可是不認這個事情。”
“他不認就成了外頭誰不知道那就是皇兄寫的”朱允熥沒好氣的說道,“皇兄的名諱,那是一般人敢寫的再者說了,如意侄女寫的詩咱知道,好像咱侄兒還在上頭按了手印。和咱一樣,旁人莫要占咱家的便宜。”
皇帝不承認是他寫的詞,但是公主可是隱晦的提了作者的名諱。雖然沒有姓氏,但是皇太子的手印,那就是最好證明。朱家只能占別人便宜,誰也別想占天家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