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下朝了,但是不代表朱允煐就可以閑下來,他現在也沒有去召見三法司的主官,沒有召見宗室,看起來也是需要讓這件事情繼續下去,要在有著一個明確的答桉時再去做些事情。
朱允煐剛剛到了武英殿就樂了,“皇爺爺,怎么今個過來批折子呢”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煐,有些不太高興的說道,“要咱說,你是當了皇帝就懶散了。你自個說說,這些個折子批的什么鬼”
朱允煐也知道老朱的心思,說道,“咱懶得說教那些官吏,尤其是那些經年官員。咱耳提面命也沒用,他們多是當做耳旁風。咱要看的是結果,咱都懶得說他們了”
老朱更加不高興了,嚴肅說道,“要咱說,你就是多了根懶筋,咱遲早給你抽了那根懶筋那些當官的不成器,你就要敲打,你得說你得打算、旨意,讓他們揣測你的心思,哪有什么精力再去做些實事”
老朱這么說也是有道理的,直接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好過在打啞謎。
只是朱允煐也確實覺得有些事情,說的再清楚也沒用,有些人就真的是不成器,或者他們的主要精力就是在討好皇帝、上官。
所以朱允煐的心思也很明顯,他就是要看政績,那就是最直觀的成績單,這些事情也算朱允煐對于一個官員的能力考評標準,這也更加的直觀、更加的清楚。
到底誰對誰錯,這件事情也很難說,大概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吧。
老朱批評完朱允煐,繼續說道,“咱也懶得敲打你了,再說下去,估計你臉面上也掛不住,都這般大的人了,也當了皇帝當了爹。”
“話不能這么說,不管怎么說,咱在皇爺爺跟前,也就是好大孫兒”朱允煐笑了起來,也不在意撒嬌,“皇爺爺該說就說、該罵就罵,這也是孫兒的福氣。”
這一下老朱樂了起來,指了指朱允煐說道,“你小時候倒是不這般無賴,長大了倒是和咱越發親近了。”
老朱這個時候也不再閑聊,正色對朱允煐說道,“咱這一趟過來,就是和你聊聊那個南洋來的樹油。這眼看著樹油也該入京了,還有那中山國國主,也該入京了。”
戶部尚書什么的,老朱懶得關注,他相信朱允煐可以處理好這些事情。
對于老朱來說,他更加關心的是樹油,那是利國利民的事情,自然是需要重視的。
再者就是宣揚國威這樣的事情,老朱當然也是需要關心的。封建王朝的君主,對于天朝上國的國威等等,都是無比重視,甚至可以說是頭疼大事,必須要慎重對待。
朱允煐對于這些事情也心里有數,這樣的事情他自然也不會有半點馬虎,這
根本就不只是他一個人的事情,這也是整個大明朝的事情,當然要慎重對待了。
“這個事情,咱覺著要慎重。”朱允煐看著老朱,認真說道,“樹油這東西自然好,只是要讓百姓一下子都接納,也不太現實。”
老朱微微點頭,很多百姓的觀念已經固定下來,對于新鮮的事物自然也算比較陌生和抗拒的。
這個時候要是強行推進,那說不定就是適得其反了,那自然也就會引發不少的麻煩。
好東西,當然也需要更好的對待、安排,而不是好心辦了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