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是在等著、在看著,想要看看大明的一些秩序是不是會有一些變化。
可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也不要考慮什么改換門庭了,不要想著什么擇木而棲了,還是繼續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就好,不要在這個時候想些歪門邪道的,要不然很有可能就是取死之道。
一言不發的朱雄英站在班首,帶著文武百官進入奉天殿,開始了新一天的早朝。
很多人都很清楚,因為皇太子的早逝,勢必會造成大明格局的一些變化。也因為皇太子的早逝,肯定打亂了皇帝陛下的一些布置安排。
這自然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說不定要有不少的變動了。很明顯這些變動,可能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也可能單純的就是為了皇太孫能夠順利的接班。
這都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也是很多的文武勛貴們的一些盤算。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勢必是非常敏感的,他們也都需要小心起來。因為一旦有著一些個疏漏,說不定就是一股子血雨腥風。
大家其實也都有著這樣的覺悟,朝廷、權利的交接,很多的時候就是這么的殘忍無情。事關皇權,很多的時候也是更加的殘暴、恐怖。
老朱龍行虎步進入奉天殿,端坐龍椅上,在文武百官參拜后,指著跟前,“皇太孫,站在這邊。以后你要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要明,明才不會惑于奸佞。要勤,才不會溺于安逸。要斷,便不致牽于文法!”
朱雄英立刻跪下,朗聲說道,“孫臣謹記。”
好吧,這一下算得上是老朱再一次明確了朱雄英的地位了。一些皇子們的小心思,這個時候也是需要藏起來了,要不然很有可能被秋后算賬喲。
昔日太子的班底心里倒算安穩了不少,他們可以比較自然的投靠到皇太孫的麾下,想要是不會被拒絕的。而皇太孫的班底更是開心了,本來他們也會擔心皇太孫的地位會尷尬起來,看起來是真的想多了。
只是在這個時候,也會有那么一些人感覺到心里不是滋味了。
倒不是說皇太孫的地位之類的,而是皇帝陛下看似是在耳提面命,可是皇帝那也是在敲打一些人呢。皇太孫的地位很穩固,皇太孫開始正式的接手一些政務。
但是,皇帝陛下可是可以沒有提‘仁’這一類的,這本身是儲君必須要具備的品質。到了皇太孫這里絕口不提,自然不是說對皇太孫的不滿。這樣的一些敲打,其實就是讓一些文官們心里清楚些。
皇太孫是什么樣的脾氣,他們也該心里有些數。皇太孫是什么的行事風格,這些人也該考慮清楚了。
以后的大明朝堂上,說不定更加殺伐果斷、壓迫十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