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趕來的朱允炆表情嚴肅,厲聲呵斥,“身為宗室,當謹言慎行。汝等鬧市縱馬,如此橫行不法之舉,如何對得起陛下隆恩”
好吧,朱允煐可不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可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儒家子弟,不知道的還以為這一位品行高潔,會覺得這一位天資仁厚。
實際上可不一樣,這一位骨子里的冷漠,不在乎所謂的兄弟姐妹,更不在乎那些個皇叔什么的。
父皇的兄弟姐妹都不在乎,更何況那些個皇叔們的子嗣呢
朱植就不高興了,直接說道,“徐王,若依你之見,這些人就該革出宗籍、貶為庶人”
以朱允炆的意見,這么做還真的沒有什么問題。這么做的話,也確確實實對得起圣人的教誨。哪怕他現在只是親王,也應該依照圣人的教誨來辦事。不是皇帝,這讓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是也算得上是認命了,那就當個賢王。
更何況他的皇兄雖然對他不是特別親厚,可是皇兄好歹也是稍微的給與了宗室一些希望。比如說此前皇兄說了,允許宗室做事,允許宗室入仕,這也是朱允煐的一個期待。
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勸說皇兄冊封宗室,回到皇爺爺此前的分封諸王、回到古禮的眾封眾建,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如果想要得到皇兄的信任,自然也就需要做出點成績,這樣才可以完成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朱允炆很不高興,義正詞嚴的說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既有國法,也就按照法規就好。”朱允熥也不在乎朱允炆的態度,很干脆的說道,“再者說了,這個事情也并非是多大的事情,用不著用些大的罪名嚇唬人。”
朱植很不高興,看著朱允炆問道,“吳王說的在理,些許小事受些懲處就好。”
朱植和朱允熥的態度是很正常的,在這個親親相隱的年代,想要做到真正的大公無私并不是什么簡單的事情。有些個時候,大家還都是向著自己的家里人。
更何況對于朱允熥、朱植來說,朱濟熿這些人和他們也沒有什么利益沖突,自然不需要搞的一個宗室不寧。要不然的話,太上皇他老人家肯定是不高興的。
朱允炆好像也明白了什么一般,太上皇現在還在呢,太上皇是什么樣的性格,他大概也是心里有數的。最主要的是他現在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徐王,算不上什么位高權重,就算是想要做些什么的話,實際上也不太現實。
朱濟熿他們自然是乖乖的跪著了,至于說現在心里有沒有害怕、有沒有后悔,這很難說了。有些人骨子里的性格,也不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改變。對于朱濟熿他們來說,這也確實就算小事而已,他們這些宗室,也不是那么在意一些普通百姓。
朱允煐也沒有太在意一些事情,說到底就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或者在這個時候,也就是小懲大誡,這個時候可沒辦法大開殺戒,宗室的一些事情還是比較敏感的。
敏感就好,朱允煐也沒有打算在這個時候多做什么,沒打算學習歷史上的朱允炆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