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逃離京城,清點一下人數,竟然只有十四人逃了出來,這十四人除林凡外,沒有一個完好無損,或多或少都受了傷,林凡對軍隊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鰲拜這當世第一高手,牛皮吹破天,什么一旦老夫逼出神龍刺,天下無人可擋,切,若非林凡留了方圓這招后手,他就要被群毆至死了。
這廝能逃出去,完全是渾水摸魚,身上中了六箭,刀傷、劍傷更不知多少,簡直變成了血人,狼狽至極。
……
……
時光如水,匆匆便是月余。
亂!
天下大亂!
康熙斃命第二日,雖然韋小寶、太后極力封鎖消息,但這等大事,如何又封鎖得住?不到數日,便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天下,康熙身死,竟成韋小寶畢生最大氣運。
便在第二日,韋小寶果斷獻策,扶植一個傀儡皇帝上位,他本人則獲得顧命大臣、忠勇一等功、太保等一系列稱號,外有多隆等死黨,內有康熙遺命、太后支持,竟然一躍成為滿清權臣。
鰲拜逃出京城,則立即秘密聯系原來的老部下,很快便打出“清君側,誅奸佞”的口號,攻占遼東,以此為基地,對抗朝廷。
“原鎮寧山海關總兵官,今奉旨總統天下水陸大師興明討虜大將軍吳,檄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等知悉……”
“本鎮深叨明朝世爵,統鎮山海關。一時李逆倡亂,聚眾百萬,橫行天下,旋寇京師,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慘矣!”
“東宮定藩乏顛锫,文武瓦解,六宮恣亂,宗廟瞬息丘墟,生靈流離涂炭,臣民側目,莫可誰何。普天之下,竟無仗義興師勤王討賊,傷哉!”
“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
吳三桂亦很快做出反應,自封“興明討虜大將軍”,發討清檄文,舉兵反清;余下兩大藩王,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原本還在猶豫,可康熙被殺,朝廷內訌,果斷響應吳三桂,反他娘的!
與此同時,吳三桂迅速聯系原來的部將,陜西提督王輔臣,貴州提督李本深,四川總兵吳之茂……短短月余,竟有半數國土不復清有,無數漢人統領皆大舉反旗。
這些統領,要么歸順吳三桂,要么尚在觀望,一時之間,諸侯并起,豪杰涌動。
這般亂世之局,早在林凡意料之中。
他只是沒有想到吳三桂還挺聰明,康熙被他和鰲拜聯手誅殺,林凡還以為吳三桂要打出什么“清君側,誅鰲拜”的口號,畢竟永歷帝朱由榔就是死在他手上的,怎么好意思?
嘖嘖,反清復明。
不愧是一代梟雄,臉皮之厚大大超出了林凡的預料。
當今天下大亂,這是大勢。
大勢之下,許多小人物的命運也已改變。
譬如韋小寶,此人一張嘴果真是天下第一利器,外加氣運無敵,陳近南本欲殺他,卻硬生生被他勸說成功,竟未動手。
再譬如龍兒,她算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本以為康熙被殺,自己就將掌控清廷,可人算不如天算,建寧無意之中發現了真太后,她這假太后只能灰溜溜逃出京城,還身負重傷,若非輕功了得,外加有人接應,早死于亂箭之中。
殺了康熙,林凡并未立即回歸大本營,因為……收菜的時間到了!
他先命人將小郡主秘密送回曲靖,自己則親率方圓等十八名精銳,前往神龍谷。
這十八人放在江湖上,絕對入得了二流,帶在身邊,自是為了以防萬一。
神龍谷四下警戒嚴密,為了不被發現,他命方圓等人喬裝成百姓,住進距離神龍數里的云來鎮,而他自己則孤身一人潛進神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