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僅外鄉人能來,他們當中的某些幸運兒也能出去,只要過了三重門就行,三重門就是位于村口的三道門,一道石門,一道銅門,一道金門。
石門就位于村子口,銅門和金門就在水泥路上,村志上單獨列出了一部分,專門記載村人對這兩道門的探索。
至于這些探索,基本上用一個詞就能概括……亂七八糟!
很多村人根本連銅門都沒找到,極少一部分找到了銅門,這極少一部分中,又有極少一部分找到了金門,但別以為找到了金門就能離開。
過了金門,有的離開了,有的轉了一大圈,又特么轉回來了。
那些沒找到的就不提了,就是那些過了三重門出去又回來的,對三重門的描述也是各執一詞。
有的說,石門、銅門、金門分別間隔五十米,幾分鐘就能走到;有的則言之鑿鑿的說,石門、銅門間隔十八點八三四米,一分一毫都不差,銅門和金門則相距三百一十七點八三公里……
簡單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說法,就算是走出去又順順當當回來的人,每次說法也不一樣。
根據村志記載,村里來的外鄉人數量和能走出去的村人數量,完全是等同的,也就是說能來多少外鄉人,就會有多少村人走出去。
區別在于,外鄉人只能來一次,而村人卻不但能走出去,還能回來,回來了還能再出去。
千余年來,這個數字一直在變大。
根據村志上的記載,四千年前,這個數字為0,跟外鄉人一樣,出去了就別想再回來;三千年前,這個數字變成了1,出去了可以再回來,可若想再出去,就不成了;兩千年前,這個數字變成了3……
很簡單的小學數學問題,出去、回來都算1,3=出去+回來+出去,3-3=0=回不來!
現在,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5,嗯,5=出去+回來+出去+回來+出去。
言歸正傳,再說回那三重門,對村人來說,神秘無比,想要找到那是艱難重重,可對誤入此村的外鄉人來說,卻是毫無困難,每次都能找到,順利離開。
林凡點了點頭,要是這樣,他倒是也能理解為何這村子的建筑千奇百怪了。
他合上村志,輕輕嘆了一口氣,喃喃道:“真是一個……神奇的村子,幸好離開不難。”
他心下也了然,那個看上去和藹老實的秦老頭,不簡單啊,明明知道外鄉人只能來一次,先前那么說,擺明是在試探自己啊,至于試探什么,卻沒想明白。
……
很快便到了晚上,林凡還躺在床上休息,便聽到外邊聲音嘈雜,極是熱鬧,阿漆小孩子心性吃完午飯就跑出去野,晚上端了一碗面條過來,又消失不見了。
“林大哥,開會了,開會了!”
咚咚咚!
阿漆敲了幾下門,也沒進門,跟著就跑開了。
林凡當即起身,朝先前那個巨大的水泥廣場走去,廣場上至少聚集了一千多位村民,遠處還有不少,正朝這邊趕來,每個人手里都領著小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