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剛破曉,只有一縷陽光朦朦朧朧鋪灑在天地之間,讓整片天地染上了一層朦朧的光暈。
而在這時,虛空之中突然傳來了一陣清脆的鈴聲。
鈴聲如同來自幽冥一般,虛無飄渺,但又真實得讓人懷疑。
隨后,很快一隊身影從遠處緩緩的朝著這邊靠了過來,等到看清了這些身影之后,楊重不由有些目瞪口呆起來。
只見這隊從遠處靠近的身影全都身穿清朝的服飾,每一個都面色慘白,頭上帶貼著一張黃色的符紙,正隨著最前面的身影一蹦一跳的朝著這邊而來。
“趕尸?”見到這隊隊伍,楊重不由瞪大了雙眸,好瞧個仔細。
不是楊重大驚小怪,而是這還真的是他第一次見到有人趕尸,其它的時候都是在影視劇之中才能看到。
而親眼所見,又與隔著屏幕又有不同,只是看著,楊重都感覺有一股陰森之氣在這些行尸身周漫彌。
這些都是行尸身上散發出來的尸氣,是天地間的陰邪寒煞之氣,若是普通人沾染上一些,輕則小病一場,重則可能生一場大病,甚至是一命嗚呼。
不說普通人,便是有修為之士,若是接觸久了,對修為也是有影響的,所以每隔上一段時間,趕尸道人都會以糯米水浸泡,拔除身上的尸氣。
趕尸者,一般都是有修為的術士,其中以湘西一代最為著名,民間常有湘西趕尸一說便是來源至此。
趕尸隊伍,一般以一名師傅,一至三名不等徒弟為主,每次可運送十至二十名行尸回鄉。
這些都是楊重從《茅山基礎法典》記載上看到的,雖只是粗略,但也讓他對于趕尸這一行有了一點了解。
趕尸,這是一種古代運尸回鄉的方法,華夏講究落地生根,死后歸土,據說若是客死異鄉,將會成為孤魂野鬼,不可輪回超生,而古時交通又不便,所以這趕尸一行就便從此而生。
而眼前,這只趕尸隊伍卻是只見到一名身穿杏黃道袍,帶著眼鏡的道士,手中拿著一個神龕,背上背著一把寶劍,帶著一群行尸往這里一蹦一跳的過來。
“這個應該就是一休老和尚的鄰居,四目道長了!”看著那帶著趕尸隊跳過來身著道袍的道士,楊重心中暗自低喃道。
不過,看著四目道長趕尸還需要像僵尸那樣帶著一堆行尸跳來跳去,楊重不由有些啼笑皆非。
雖然楊重沒有趕過尸,但也知道趕尸者只需要煉制一枚攝魂鈴,先以定魄術鎖住尸身上七魄,再從行尸身上引出殘存的一點真靈攝入鈴中,到時候直接以攝魂鈴控制行尸行動就可以了,到時候一搖攝魂鈴,行尸自然會隨著攝魂鈴音而動,而不是像四目道長這般還需要跟隨著行尸這樣跳來跳去那般辛苦。
甚至,之前楊重從川田優子身上得到的那本道經之上,還有操控行尸殺人的邪術,施術者以攝魂術攝到想殺之人的一縷真靈,或者氣息也可,再施法融入行尸身上,這樣行尸便可主動去殺人了。
在楊重胡思亂想之下,四目道長已經帶著行尸跳了過來,隨后朝著隔壁那棟房間跳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