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屋或者說是小院子的占地并不是很大,里面大概有三四間房間,再加上前面一片空地,左邊還圍起來養了幾只雞,也就一百來坪方左右。
午餐并不豐富,至少在楊重看來是這樣的。
當然,這不是這戶人家昧了心,拿了錢不辦事,而是這個時代,物產真的不豐富,而且,根據歷史記載,這個時代已經漸漸進入小冰河時期,不僅是明朝,整個世界的糧食在這一階段都已經在開始減產。
想吃塊牛肉都要等牛死了打了報告才能吃,想吃碗白米飯都要家境好一些才能吃得起,一般人家要是能吃個鍋貼就生活質量很不錯了。
雖然這樣,但這一頓飯楊重并沒有任何抱怨,反而吃得大塊朵頤的模樣,就連那看起來渾濁不堪的黃酒都喝了兩大碗。
當然,以楊重現在的體質,再加上現在酒的酒精度,兩碗黃酒對他來說與清水相差不多,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目的,一直在吃飯中套著王三的話。
哦,王三就是這個中年男子的名字,很簡單,很樸實。
這個時代大部分的百姓是沒讀過書的,因為讀書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得起的,所以他們的名字也大部分較為簡單,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的姓,再加上自家排行,這樣就是一個獨特的姓名了。
當然,在這個時代,王三、李四、毛五這種名字,若是整個國家統計起來,恐怕沒有一萬個也有八千個。
中年男子叫王三,他的妻子則叫翠花,兩個兒子沒有名字,一個叫狗蛋,一個叫尕娃。
據王三嘴中所說,現在他所處的時間的確是明朝成化十六年,以古代的算法叫庚子年,皇帝的名諱小老百姓肯定是不知道的,只知道他所處的地方是在滁州境內,以后翻過幾座山便是鳳陽府的地界,再往前十多里便能進入白塔鎮,而滁州往東則是南京。
說實話,華夏大地地大物博,再加上楊重對于地理并沒有太大的興趣,所以根本記不住那么多地理位置,更何況這里還在古代,地理名稱之上肯定與現代有著不同。
幸好的是,雖然楊重不知道白塔鎮,也甚少聽過滁州,但南京他肯定還是知道的,六朝古都,也稱為被為金陵、建康、應天等等稱呼。
知道了具體的地理位置之后,楊重心中便多了一點底氣,但是又有點苦惱,因為這地方離龍門關實在是有夠遠的,至少有兩三千里,在沒有飛機,甚至沒有汽車的這個時代,最多只能靠騎馬,再加上路上肯定關卡重重,恐怕至少要走好幾個月。
就在楊重有些苦惱的時候,突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的喧嘩吵鬧之聲。
“怎么了,這是?”聽到這個聲音,楊重皺了皺眉,朝著外面看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