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悠悠,兩個月轉眼而逝。
這兩個月來,楊重只在滁州這邊走動,發現這個世界的百姓比自己想象中過的還要艱苦許多。
土地兼并太過嚴重,許多百姓家中已經沒有了自己的田地,更多的淪為了士紳家的佃農,辛辛苦苦的種幾十畝地,結果甚至就連養活一家都做不到,他曾經見到許多人家,一家幾口人竟然只有一身好衣服,誰下地干活就誰穿,其它人則呆在家里。
這對于像楊重這種從現代過來的人來說,肯定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在這個時代,特別是在那些偏遠的山村,這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而之所以會讓百姓如此困苦,不是來自于朝庭的糧稅,也不是來自于所謂東廠閹賊的盤剝,甚至就連底下小吏盤剝都不足一提。
真正造成百姓困苦的,其實是那些整天讀著圣賢書,嘴中念著上報君王,下安黎民百姓的讀書人。
不錯,當調查出這個結果之后,就連楊重也以為自己錯了,可是當事實擺在眼前的時候,楊重也不得不相信。
楊重曾經走遍白塔鎮下的二十多個村子,每個村子之中都有一個情況,那就是只要村中出現了一個有功名的讀書人,那么這個村中的田地大部分都會落到這個讀書人的名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這個時代,朝庭對于讀書人是有優待的,只要考上了功名,那這名讀書人名下的田地就不用在交糧稅,所以許多愚昧的百姓為了不交稂稅就會將自己名下的田地記掛到那讀書人的名下,名為投獻。
但是,百姓卻不知道,投獻到讀書人名下的田地,雖然所交的租比糧稅要少上許多,可人心卻是貪欲不足的。
這些讀書人在得到了土地之后,就會想盡辦法將手中的田地變成自己的,勾結從官府下來收稅的小吏巧立名目收租、放租,放高、利貸,然后等百姓無法還上逃走之后,就勾結官府將這些地改成荒地,而后直接收進囊中。
一個秀才名下至少有數百畝地,一個舉人名少的土地是秀過的十倍不止,而若是為官,那更是了不得,家中沒有百頃田地都羞于見人。
原先在看到王才一家之時,他還想著既然來到這個世界,那不做點什么實在是枉來這個世界走一遭。
可是,在查到了這些事情之后,他頓時有些心灰意冷了起來。
如果他能在這個世界呆在十年、二十年,或許他可以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先取得皇帝的信任,然后在朝堂上一步步的改變這種現狀。
只是,現在他只有一年的時間,時間上根本容不得他去做那么多事,縱使他可以殺上一些本地的士紳又如何?
除非他能夠將全天下的讀書人全都殺光殺怕,讓他們貪婪的念頭都不起,甚至還要改變儒家的社會地位,改變讀書人的地位,否則這樣也不過是解一時之渴而已。
可是,這一點楊重也知道只不過是癡人說夢而已,人性本貪,殺再過的人,也止不住。
明太祖朱元璋對貪官可沒有手軟,在位三十年就總共殺了近十五萬的貪官,貪污60兩就要治罪,動則就是砍手砍腳,要不就是砍頭、凌遲、剝皮填草,掏心挖肺,可是最終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