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政堂尋思了一個臘月哪個兒子能回來過年,結果哪個兒子也沒回來過年。一個兒子也沒回來,李喜發又要走,謝政堂這個年過得懊糟。李喜發一走,謝政堂必須找個扛活的。這一帶大多數青壯男人去了關外,找個扛活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愛吭聲的謝政堂問遍了來謝家拜年的客人,去親朋家拜年也沒忘了打聽,可是一直沒聽到誰說有合適的人,謝政堂變得焦心了。
這一天,謝政堂正坐在桌邊的椅子上邊抽煙邊焦心,三兒媳婦謝李氏領著大閨女謝桂芬、二閨女謝桂芳進來了。
一進屋,謝李氏忙說;“爸媽,我領孩子回娘家住幾天。”
謝政堂把煙嘴從嘴里拔出來,說:“你又搭接壁車去?還是讓接壁搭咱們車去吧,我和你喜發叔閑著也是閑著。”
謝李氏忙說:“我都和程叔、程嬸說好了。程叔這回也住那。要是咱們去車,得來回跑兩趟。”
隔壁家的老程太太的娘家和謝政堂的三兒媳婦謝李氏的娘家是一個莊的。當年,謝政堂要為三兒子說媳婦,老程太太告訴謝政堂的媳婦謝潘氏她娘家莊的李煥奎家有個識文斷字、干凈利落、如花似玉、溫柔賢惠的閨女,謝潘氏才找了媒人跑去李莊的李煥奎家說親。這些年,過年時,謝長章要是不回來,謝李氏都搭隔壁的車回娘家。
謝政堂又說:“坐人家車去也中,找個機會把人情還回去。”
謝李氏笑著說:“爸,你放心,我不能拉這空。”
謝潘氏把倆孫女摟過去,見倆孫女穿得單薄,就沖謝李氏說:“給孩子多穿點,這些日子冷。”
謝李氏沖謝潘氏說:“媽,都放在我屋呢,回屋就給她們穿上。”
謝政堂抽口煙,對三兒媳說:“你回來時,你喜發叔八成都到了關外。你別忘了帶著孩子和你喜發叔道個別。”
謝李氏忙說:“我領著孩子剛從喜發叔的屋出來。我給喜發叔留下點錢,還把大哥、二哥、桂芬爸的地址寫在紙上留給了喜發叔。媽吩咐我給喜發叔做的厚棉鞋,我前幾天忙乎完了,還順帶著做了兩雙單鞋,也都一起拿給喜發叔了。”
謝政堂又抽了口煙,然后說:“別忘了打聽打聽有沒有人愛來這幫忙。”
謝李氏爽快地說:“爸,放心,這事哪能忘。”
謝潘氏見自己男人不再吭聲,又緊摟了摟倆孫女,沖老兒子媳婦使了個眼色,說:“不早了,回屋收拾收拾,該走了。”
“爸媽,我們收拾收拾就走了。”謝李氏說完,從自己婆婆手里領回倆閨女,領著倆閨女出了公公婆婆的屋。
謝潘氏也跟著謝李氏出了屋,邊走邊說:“桂芬她媽,我和你叨咕點事。”
謝李氏聽到婆婆在后面叫她,還要和她說事,忙停下腳步,說:“媽,你有啥要說的?”
謝潘氏想了想,低下頭瞧著前面的地面,說:“長章這些年當著掌柜的,忙得沒時候往回跑。我的意思是,過一段,天暖和了,你還是帶著孩子去關外,也能照顧照顧長章。”
謝李氏知道,家里的大事小事哪有婆婆說話的地方。謝李氏想,這主意肯定是公公尋思出來的,是公公讓婆婆和她說的,公公也不會讓婆婆和她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怕別人笑話一個做公公的成天價管著兒媳婦的事。
謝李氏好像心里早就有了打算,看了看婆婆,說:“媽,桂芳還太小。在家,大家時不時幫我照看著,我才能騰出空做做家務。要是去了關外,我得緊跟著照顧小的,哪還能騰出空照顧長章,倒可能給長章添不少亂。現在,長章那有學徒的照顧,學徒的給做吃喝,給洗洗涮涮,你就別為他操心了。要是打算過去,也等兩年孩子大了再說,省得給長章添麻煩。”
謝潘氏聽了老兒子媳婦的話,也沒說是,也沒說不是,沒吭聲,還是一直看著前面的地。
謝李氏又和婆婆道了別,就帶著孩子回了自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