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宋家莊
秦淵與一眾客家子弟也加入了搶收的行列,對于百姓而言,收割那一刻,看著金燦燦的穗子,那種滿足感和幸福感,足以讓人忘記一切煩憂,今年是個好收成啊。
秦淵將一大捆稻子搬上了牛車,擦了一臉汗水,看了看收割的進展,喜憂參半,饒是再三勸說,還是有很多婦孺留在田里,誰也放不下這一年的收成啊,甚至是以往旱澇年份兩到三倍的收成啊,老媽子們手拿鐮刀,笑得皺紋都成了一朵花,小孩子們在田里撿零碎,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如果不是即將面臨的危機,秦淵都被這幅景象看癡了。
秦淵抿了抿嘴,心想:“我定要盡全力好好守護這片景象,不惜一切!”
不到兩天,收割的活基本都結束了,剩下的就是曬稻、舂米,并處理秸稈了。以往自然是燒成灰料,拌到田土里,以利來年。可今次,在客家子弟的指揮下,秸稈扎成小捆,有的甚至是澆一點樹脂,向山里運送而來。
入夜,秦淵與客吟游等一干人等就著微弱的油燈,死死地盯著桌上的羊皮地圖。
客吟游沉吟道:“上山之路有十多條,恐難測其行軍路線啊。”
客家一個叔伯輩的中年人說道:“大哥,不如就定于山寨山門前的狹道。”
秦淵看了一眼那人,知是客絕的堂叔,叫做客理正,人如其名中規中矩,沒什么才華。
客吟游皺眉道:“那狹道地勢雖不錯,但道邊草木稀少,如何藏的住這些秸稈,再說若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引發山火,豈不是連客家村也燒了!”
住在山里的人們,最怕的,不是猛獸也不是鬼怪,而是泥流和山火,泥流較好防范,山火卻非人力可敵,甚至有大火將數百里山林燒成焦炭。客理正臉色一變,沒有辯駁。
站在較遠一點的小伙子客堅轉著眼珠問道:“敢問長伯,是欲引官兵成幾路,分而殲之,還是將他們一網打盡呢?”
客吟游抬頭看了看他,點頭道:“小堅有何計策,不妨直說。”
客堅向前擠了點,湊到桌前道:“若欲分而殲之,我等可按秦兄弟先前的打算,引出官兵來追趕,能引出越多越好,若官兵來追,便可讓他們走我們埋伏的山路,那山路就是他們葬身之地。若想一網打盡,便全力埋伏于一路,將其他上山的道路用巨石亂木布出路障便可。”
客吟游沒好氣的道:“計雖淺顯,倒也直接,但若官兵帶兵之人不是癡傻,定難中計。”
客堅尷尬的笑了笑道:“長伯勿急,待堅說完,”他頓了頓道:“官兵哪識得囚牛山上如蛛網般的山路,我們不用在上山入口處封路,堅雖不才,卻也知曉一些巧妙的地點,包管官兵最后只有匯成一路。”
客吟游沉吟片刻,問秦淵道:“小淵,你有何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