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么?”
楊順和葉青幾乎異口同聲。
蔡教授才不會害怕這兩個晚輩,說道:“如果你們是想評職稱,或者將履歷做的更漂亮點,其實可以申報國內的一些科技進步獎,完全不需要公開發表在SCI期刊上呀。”
臥槽!
國內的科技進步獎,有那么容易拿到嗎?
楊順無語的很,葉青拉下臉來:“兩院院士都能發SCI,為什么我們不準發?”
“不是不準你們發,只不過這個貓酮太敏感了,不適合發表在國外期刊上,國家承認你們不就行了嘛,國家級別的科技獎不比SCN三大刊差,也足以讓你們名揚天下!”
蔡教授搖著頭,一個個細數道:“比如說錢雪森,李泗光,華鑼庚,陳璟潤,對了,小楊你不是紅農的嗎?你們農學界也有名人,袁窿平就獲得過國家最高科技進步獎。”
楊順和葉青覺得荒唐,可笑,還有隱隱的憤怒。
他說的這些人,哪個不是舉國尊敬的大科學家,做出過杰出的貢獻?
獲得國家科技獎和自然獎的幾乎都是院士,拿他們做類比,這是捧殺,還是嘲諷?
楊順有點煩了,他反正是毛頭小子,說錯話了也不怕得罪人:“蔡教授,您一下子無法做出判斷,一下子又有點研究價值的,我聽不懂啊。科技獎也離我太遠了,您有話就直說吧。”
蔡教授終于露出真面目了:“我建議這個項目最好交給保密單位來做,就像當年的抗瘧大會戰一樣,青蒿素項目就是國防牽頭!當然,這是葉教授和楊同學的心血,或者讓我們的一些保密單位研究員加入到這邊來,也是可以的。黃局長,您慎重考慮一下。”
呵呵呵呵……
楊順這邊差點掀桌子了,原來坑挖在這里呢。
學術界很黑大家都有心理準備,但吃相這么難看的,還真是聞所未聞,太不要碧蓮了,真的,臭不要臉的。
黃副局長笑了笑,沒表態,而是和劉科長低聲交談著,兩人附耳,其他人不知道在說什么。
蔡教授滿臉微笑,看著四周,看似老眼昏花,但內心比恒河猴還要精明,他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而且,他很擅長做這種事。
很快交談結束,黃副局長說道:“今天我們就到這里吧,葉教授,你們先繼續做研究,這份材料我帶回去研究研究。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們可能會多次派人過來,希望你們不要嫌麻煩。”
葉青站起來,和他握手:“沒事,來之前提前打聲招呼就行。”
等考察團離開,三人面面相覷。
葉青無力地坐在椅子上,揉著太陽穴,頭疼的厲害。
陳浩走來走去,冷笑,氣憤,抱怨。
楊順在發呆,他想的是,CAT-酮的含量決定了它的成本,在催生后的貓薄荷里,含量沒有荊芥內酯那么高,但也不太低,他的成本其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