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教授曾經謙虛態度絲毫末威。邱浸安和位教授商了他的計劃,商量了許久。
第二天,喪七幫像往常一樣抽煙喝酒,在街上閑逛,其中的張煬無精打采的靠在墻上,他們注意到墻上的報紙上的內容:《年輕人的某些悲觀,也許是一種理*****情感色彩和藝術取向—使其獲得自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過分樂觀,實為無知》《對喪七幫僥幸判斷、無遠大格局及其原因的分析》。
他們心情舒暢了許多,因為發現針對他們的文章顯然少了。而這些文章大部分為邱浸安所作,其中的一段內容吸引了喪七幫的注意:
(文章開頭)
先哲和弟子在路途中散步,一起觀察著天上的太陽和云彩。
先哲:年輕人,你看看天上,你喜歡白云還是烏云。
弟子:當然是白云了。烏云那么令人討厭。
先哲:那你為什么那么討厭烏云呢?
弟子:因為烏云總是伴隨著陰雨天的來臨,整天垂頭喪氣,一看就很悲觀,就在昨天,我的衣服還被它的雨淋濕了,正因為它那“悲觀的雨”,讓天氣變得不好,所以我很討厭它。
先哲:難道你沒注意到雨后的彩虹嗎?你只在意到烏云帶來的雨了?
弟子:哦!原來我才是悲觀的那一個!
先哲望了望弟子。
先哲:你有這樣的覺悟很好。的確,排斥悲觀,認為悲觀必定會帶來不好結果的“樂觀”也是一種悲觀
弟子:意識到彩虹也是烏云所創造的之后,我便沒那么討厭烏云了,或許它的悲觀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態度,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悲觀。
先哲:沒錯,再看看白云,只會依靠太陽,憑借太陽?,來閃耀著“三分鐘熱度”的晚霞余暉,和“狐假虎威”的清晨曙光。這虛榮的白云,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弟子望了望天上的太陽
弟子:那太陽指的是什么樣的人呢?
先哲:是有奉獻精神的人,它充滿著光輝,充滿能量,創造了地球上的萬物,而地球上的萬物卻盤算著怎么擺脫太陽的“束縛”,離開太陽。盤算著怎么毀滅太陽,利用太陽或者用人造太陽取代。它給別人送去光明,自己卻因銀河的腐朽而墜入黑暗。
弟子:那太陽豈不是得不到好處了?
先哲:不,它終將吞噬一切。
弟子:您在烏云與白云之間引入太陽這個角色的目的是什么?
先哲:目的是為了告訴你,有些人只會利用太陽的光輝滿足己的虛榮心,表現出自己的“光彩”(指白云),而有些人則只是借助太陽一點點的力量去營造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雨的記號”,在閑暇時間內稍微取悅了一下他人,但重要的是背后提供了實質性幫助的雨,它解決了很多旱災(指烏云)。
弟子;哦!我明白了!烏云先生可比那無所事事的白云強太多了。
(文章結束)
(作者:邱浸安)
“額,這個人,真是莫名奇妙。”喪七幫中的一位說道。
“邱浸安,呵,這個人,有意思。”張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