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病號,他們連能上戰場的有97個人,這一場仗下來不知道還能剩下多少。
時間太短了,袁鵬飛能做的無非就只有兩件事。一方面讓戰士們把刺刀磨鋒利了,準備白刃戰。
另一方面讓炊事班提前燒灶,做上一頓熱乎飯給戰士們補充一下體力,殺鬼子也總得有力氣吧!
有這好條件不用,過期就作廢了。
大概下午五點后,戰斗已經過了八個小時,袁鵬飛得到了去團部開會的命令,終于輪到獨立團上場了。各營連干部擠在一個小房間里,坐在長條凳上聽著李云龍給他們開會。
李家坡的地形有些奇特,高地頂端是個平面圓臺。按常規,守備一方的工事位置,應構筑在山坡平臺的棱線部,這樣可以對進攻一方的動態一覽無余,也便于居高臨下發揚火力。
可山崎那老小子偏偏把環形工事構筑在高地的平面圓臺中心位置,攻擊部隊在坡下看不見守軍,直射火力便失去作用,而八路軍迫擊炮之類的曲射火力又極少。
攻擊部隊剛剛沖上陡坡,只要一露頭,馬上就被日軍的狙擊手打倒。
李云龍早就從撤下來兄弟部隊的一個營長口中打聽到了,山坡邊緣離那個環形工事大概有80米,手榴彈直接扔肯定是扔不進去的,要不然也輪不到他們出馬。
在作戰會議上,經典的一幕又呈現了。
李云龍:“從地形上看,全團一千多號人根本不可能全部展開,要是一個連一個連的進行攻擊,那就成了‘添油戰術’,這是兵家大忌,老子才不干這傻事,我要縮短這段沖擊距離。”
一營長張大彪眼睛一亮說:“團長,你是說用土工作業的方式向前掘進?”
李云龍朝著張大彪嘿嘿一笑:“你小子腦袋還挺好使,你們營有360人,我把全團的手榴彈都交給你們營,每人10顆,那是多少啊!
3600顆,部隊全部運動到坡下,誰也不準露頭,他奶奶的,小鬼子的槍法不賴,老子才不觸這個霉頭。
部隊用土工作業方式向前平行推進,只要掘進50米就行了,剩下的30米,就算是個娘們兒也能把手榴彈扔進環形工事。
我這里信號彈一響,一營所有的手榴彈,必須在兩分鐘之內給我扔出去。嘿嘿,3600顆手榴彈可夠山崎那小子喝一壺的。
李云龍又對著二營長沈泉說:”全團的20挺輕機槍全都歸你們二營使用,機槍手全部編入第一突擊隊,機槍掛在胸前,當沖鋒槍用。
手榴彈爆炸聲一停,立刻沖上去,20挺機槍同時開火,火力絕不能間斷,有人中彈后面就得有人補上,30米的沖擊距離,用不了一分鐘就沖上去了。”
李云龍的講解十分精彩,袁鵬飛坐在下面聽的是心潮澎湃,更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恨不得現在就能參加戰斗,見證這場戰爭的勝利。
李云龍做完了講解,環視了所有人員,下了死命令:“獨立團自我以下,一個不留,全部參加攻擊,準備白刃戰。記住了,見著山崎那小子,誰也不許給我開槍,老子要活劈了他。都去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