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就有愛好,從和平年代來的袁鵬飛愛上了射擊,用子彈來收割敵人的性命,給他提供飛一樣的快感。
寺廟出身的和尚,不知道是壓抑的狠了,還是餓死鬼投胎,他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吃,吃肉喝酒的吃。
出身于29軍大刀隊的張大彪,大刀可能刻在他的骨子里了,他喜歡練習刀法,更喜歡在白刃戰里用大刀砍掉鬼子的腦袋。
獨立團最大的知識分子趙政委。可能和他的學生生涯有關,或許和他政委的職務有關,他最喜歡用通俗的易懂方式,給所有人上課,講解道理。
作為農民一個,大字不識幾個大老粗,當兵對于李云龍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他也因此有了三大愛好,練兵,打仗,喝酒。喝酒那到不必說,他就是個酒簍子,就好這一口。
說起打仗,李云龍除了熟練的指揮能力,還擁有驚人的戰爭嗅覺,總是能夠找到敵人實力最薄弱的地點,然后發起攻擊,打敵人一個出其不意。
而敵人,也會往往因為這一點的失誤,弄得滿盤皆輸。如果有人說他是破軍星降世,想必也沒人會反駁。
不過打仗,看的不僅僅是指揮,還有你的本錢。八路軍擴張的快,新招的戰士戰斗經驗不足,而且極度缺乏槍支彈藥。
對上訓練完備,武器彈藥充足,還有飛機大炮支援的小鬼子,大多時候都是弱勢的一方。
為了提振自己的本錢,李云龍什么事都干過。跟后勤部長張萬和耍賴要手榴彈,找旅長那里哭窮,要槍支彈藥。
不過這些只能起到部分效果,真要是想發展壯大,還得從鬼子手里繳獲。
李云龍曾經給他們這些干部開會說過一段話:“打仗,我李云龍只有一個原則,你們只許占便宜不許吃虧。賠本的買賣咱不干,只要槍聲一響,你們都得給老子撈點兒東西回來。
我這個人不擇食,吃的、穿的、槍支、彈藥,弄多了我不嫌多,弄少了我不高興,誰要是弄不著,那就別怪我罵娘了。”
窮過的李云龍,是窮怕了。戰士們用命搶回來的武器裝備,他可舍不得讓人一張嘴就全部拿走了。
趙剛統計完了繳獲,看到李云龍還在糾結,問道:“老李,你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目的?”
“就是你弄那么多武器裝備,到底是要干什么?”
“當然是打鬼子了。”
“這不就得啦,這一百多匹戰馬交給騎兵連能打小鬼子,交給三個步兵營,也能讓他們更好的打鬼子。你再權衡一下其他的條件,這事不就容易定了嗎!”
李云龍權衡了利弊,還是想通了。肉爛在鍋里,怎么也比讓別人吃了強。
再說了,騎兵分散使用,雖然沒有了一擊定勝負的能力,可以使得各營有了更廣闊的偵查范圍,以及更迅速的通訊能力。
對于戰斗力的提升,也是不可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