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雖然有高大的遼東城保護著,但此地畢竟是異國他鄉。
隋軍士兵們的安全感,也并不如何的充足。
他們非常渴望軍隊能夠動起來,希望軍隊能夠得到一條明確的命令。
無論是讓他們后撤也好,又或是讓他們繼續往前進攻的命令也好。
終于在一個月之后,遼東城的幽州軍,終于又等到了朝廷的宣詔使者。
恰巧前來宣旨的,還是裴璟他們的老熟人。
這人正是裴璟的祖父裴蘊。
顯然楊廣心里面還是有點數的。
他明白隋軍消耗了那么多時間,花費那么多精力,還付出了那么多的犧牲。
可現在朝廷突然就下令撤退,恐怕這些驕兵悍將難以信服。
尤其是裴璟年輕氣盛的,可能會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為。
所以為了壓制這種可能性,楊廣給他們派來宣旨的人,只能是裴璟祖父裴蘊。
就像裴蘊十分了解楊廣一樣,楊廣也自認為十分的了解裴蘊。
正因為裴蘊這廝是個老狐貍,所以十分看得清眼前的局勢。
并且他還是裴璟的祖父,派他來遼東城宣旨,才是最合適的。
可是楊廣沒有想到,裴璟本來也根本沒有打算在這個時候違抗楊廣的命令。
裴璟和裴蘊祖孫兩個人,就呆在城頭上,看著這些準備撤離的隋軍。
有一些幽州軍將士,表現得十分高興。
因為前兩次,隋軍征討高句麗的結果,其實都不太好。
這些將士感覺,自己這一次撿回來了一條命,因而臉上充滿了欣喜之色。
當然,也還有一些幽州軍將士,單純就是覺得可以回家了,所以他們也十分高興。
只有一小部分幽州軍將士,臉上表現出了失望的神色。
這個神色,普遍出現在將領的臉上比較多。
尤其是像單雄信這些將領,臉上就更加失望了。
他們將這場征討高句麗之戰,看做是一場可以撈軍功的好機會。
尤其是他們認為,在裴璟的英明領導下,結果應該會比前兩次隋軍征討高句麗的戰爭情況,要好很多。
可惜他們注定要失望了。
裴蘊欣慰得看著自己的孫子,臉上都是滿意的笑容。
他感覺孫子裴璟自從坐上幽州總管的位置之后,身上的威嚴更重了。
這威嚴甚至重到連他這個祖父,都感覺到有些驚訝。
裴璟的舉手投足之間,一種上位者的威武霸氣隨之散發而出。
他在幽州軍中一言九鼎。
對于他傳達的命令,麾下的將士們,都只能不折不扣的執行。
就比如說這一次,他下令全軍撤回幽州,要是在別的軍隊,肯定不知道還會鬧出什么事情來。
他們可是聽聞了,來護兒那邊就被麾下的將領們架著。
到現在,來護兒都不愿意遵守皇帝召令,率軍撤回國內。
但是裴璟就是那么區區的一句話,麾下的將士們就老老實實地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