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忙道:“難道貴國希望我國被齊國逼得就范嗎?而且,這么也能夠削弱齊國。”
言下之意,如果我們敗給了齊國,有可能又會被齊國控制。
屈善不答反問道:“你們宋國如今是保持中立,那么如果我國請求從貴國借道,進攻齊國,貴國會答應嗎?”
宋慶遲疑半響,默不作聲。
屈善等了一會兒,笑道:“我也不得不承認,你們中立,對楚國自然不算是壞事,但也不能說你們若需要幫忙,我們就要幫你們,但是我們需要幫忙時,你們卻可以以中立推脫,這可不公平啊!”
說到這里,他瞧了眼宋慶,道:“不過你倒是可以去找過齊國談談,借我們楚國之名嚇唬一下齊國。”
宋慶緊鎖眉頭。
且不說這根本嚇唬不住齊國,如果這就能夠嚇唬住齊國,齊國也就不會這么干了。
即便嚇唬得住,那到時怎么算這一筆賬?
齊國若是撤手,也是損失慘重。
他們也一樣。
難道就當什么事都沒有發生過嗎?
這不可能呀!
這無關正義。
只是純粹的商業行為。
雙方都想控制這個市場。
大家都是要贏,不是要和平。
宋慶回去之后,就將屈善的態度告訴那些大富商。
商人就是逐利,那么從利益角度去考慮的話,若能夠得到楚國的支持,不但能夠擊敗齊國,掌控布匹市場,同時還可以與楚國合作,牢牢掌控整個市場。
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又開始向戴偃施壓,那齊國真是欺人太甚,逼著咱們與楚國結盟。
......
而此時,姬定也回到楚都。
“臣辜負了大王的信任,未能及時勸住蜀君,以至于蜀君被秦國招降。”
“卿也無須自責。”
楚威王擺擺手,道:“此事也怪不得卿,只怪那蜀君毫無志氣,竟然甘愿淪為秦國的仆從。”
說著,他稍稍一頓,又向高固等幾位重臣問道:“諸位認為,我們還有必要繼續給予蜀地支援嗎?”
蜀君被秦國招降,也令他對于姬定的計劃產生遲疑,當然,這不是說他要放棄蜀地,這點戰略目光,他還是有的,只不過他現在更寄望于正面擊敗秦軍。
目前江州局勢對楚國是比較有利的。
姬定忙道:“大王,雖然蜀君已經被招降,但是臣以為之前我們給予蜀地的支援,并沒有隨著蜀君投靠秦國而白白損失。
我們已經得到應有的回報,如果當時沒有蜀君在后面牽制,那么我國必須派更多的軍隊前往江州,可能就無力應付中原戰事。
如今我們還是能夠通過給予當地反秦勢力支援,以此來牽制秦軍部分主力,減輕江州前線壓力,這始終是利大于弊啊!”
高固也點頭道:“既然周客卿成功游說了那青水大酋長依附我國,臣也以為可以再試試看,若是起不到什么作用,再放棄也不遲,這也不需要耗費太多人力物力。”
畢竟不是支持正規軍作戰,損耗也是極其有限的,再加上姬定自己還出了一部分錢。
楚威王見高固都這么說了,于是點點頭道:“那好,就再看看吧。”
說著,他突然想起什么似得,道:“卿回來的正是時候,如今宋國與齊國因為布價一時,鬧得幾乎快要決裂,前兩日鄭國還傳信來,宋國可能選擇與我們結盟,以此來換取我們幫助他們一塊購買齊國的布匹。”
姬定心中一喜,卻是故作錯愕道:“鬧得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