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回到王府正院,下人及護衛漸多,高洋一顆怦怦亂跳的心這才放了下來,深呼吸了幾口氣,強自穩下了心神,腳下的步子也努力恢復成平時那般穩健。
高洋抬頭望了望,天際一輪冷日漸西,知道此時已近下午申時,該是去見先生了。
“二公子!”
“二公子!”
……
一路向著書齋走去,不時有雜仆、護衛肅立向高洋躬身行禮。
別看高洋今年只有八歲,且生得貌丑人瘦,卻是天生的滿腹心智,性子沉深,尤愛猜度他人心思,與同齡孩子灑脫戲玩的性子迥異。這孩子平時人在前甚少言笑,可行起事來卻偏偏又是格外的豪邁果決,與其兄——長公子高澄內斂多疑的性子比起來,倒是他,更有幾分其父高丞相的梟雄風范。
只可惜這高洋生得相貌不揚,因而從小便不甚討丞相歡心,只常年把儀容俊朗的長子高澄隨帶身旁著力培養,數年前更是以“子幼恃母”為由,將高洋留給了在渤海避戰的婁夫人撫育,卻把長子高澄帶走軍中,悉心教導,以諳國事。
丞相的這些心思,也自是被府中那些慣于揣度主家心意的下人們眼在看中,因此往日對高洋這位不太受寵的二公子,也就少了幾分恭敬。
但半年前王府里的一樁“奇參案”,卻讓闔府上下數百人盡皆怕了這位丑公子。
那是去年,夏初。
王妃婁夫人臨盆,難產血崩,流血不止,產中數度昏迷,渤海郡一眾醫官均束手無策。
時值,大魏天柱大將軍、渤海王、大丞相高歡,正帶著長公子高澄在荊州與數萬叛軍鏖戰,此時府中能拿主意的便只余何伯。
可何伯少年時便投身軍中,又至今孤身一人,哪曾經歷過婦人臨盆這等險情?當時亦是慌了手腳。
聽著府中后房內婁夫人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慘叫聲漸漸轉弱;看著產婆子和婢女們流著淚將一盆盆血水從房中端出,正院內各處皆是跪滿了為婁夫人祈福的下人,這王府內的眾人均是心下惶惶,一些膽小的婢女,甚至低泣出了聲。
倒不是這王府中,人人性格怯懦,主要還是因為此事委實太過重大。
府中眾人皆知,這婁夫人乃是丞相患難發妻,不僅姿容絕美,且多謀善斷,深得丞相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