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
距清河郡五十余里的老仙嶺半山腰處,松柏蔥蔥、碧竹交錯。
密林深處,一座清雅古樸的道觀,隱映其中。
道觀依山而建,三座大殿沿著山勢由高到低的錯落分布。大殿四周,大大小小的禪房、素館、書閣、道場星羅棋布,規模極是恢弘。
若是靠近了觀瞧,那一座座斗拱飛檐之下,隱約可見的盡是巨磚闊瓦,有些房室的頂上甚至已是青草漫生,整座道觀一眼看去,便給人一種極為蒼涼磅礴的感覺,顯然存在久矣。
此處便是天下聞名“長生觀”了,據說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中原最負盛名的煉丹之所。
觀內閣院重重,一年四季,香煙縹緲。
雖是早春時節,但傍晚山間卻已漸漸起了一層薄霧,迷蒙了林中小徑,也為這山野密林送來了入夜前的一絲淡淡清香。
空山幽林,千鳥靜棲。
一陣悠揚的琴聲,恰如山澗細水,自古剎中潺潺流出,與天際那最后一抹緋紅夕陽,構成了一幅絕美的人間聲色。
“撲拉拉!”一陣飛禽撲打翅膀的聲音,突然自觀內響起,回蕩在林間,打破了這如畫的寧靜,也讓那行云流水般的琴聲戛然而止。
此時,高高的觀墻之內,隱隱傳來一陣輕微而急促的腳步聲。
依山而建的三重大殿之間,一名身著灰袍的青年道士,正雙手捧著一截寸長的枯黃蘆桿,沿著殿宇回廊間向上的石階,飛步急奔著。
這青年道士頭上戴著一頂青黑色的朗星冠,中間工整的插著一根桃木發簪;著一身寬大的灰紗道袍,袍衫背后的陰陽太極圖,隨著道袍的飛舞擺動而不斷變幻著形狀。
他年約二十左右,面容清秀,黑發披肩,只是面上偏偏生著一只高聳的鷹鉤鼻,使原本飄逸仙氣的形貌,平生出幾分桀驁與不馴之色。
此時,他正默念著心訣,提氣而奔,額上已是附了一層細密的汗珠,腳下卻是未敢緩下半分。
不多時,這青年道士便來到了山頂的最后一重大殿——三清殿外。
站在三清殿的高門之前,他的呼吸已有些沉重與急促,卻顧不得調息片刻,輕手輕腳的跨過大殿高高的門檻。
入殿后,他先是抬頭看了一眼面前巍然聳立的三清祖師塑像,心中暗告了一聲“驚擾”,便急不可待的用目光四下搜尋起來。
大殿內空蕩蕩的。
青年道士心中訝異:往常這個時辰,師祖都會盤坐在祖師像下靜修打坐,為何今日此時卻不見了人影?
“是濟真嗎?”一個熟悉而蒼老的聲音,突然在寂靜空曠的大殿內響起。
那道號濟真的青年道士聞言,身子便是微微一震,忙扭頭循聲望去,卻見大殿深處,右側角落一間隱蔽的靜室,珠簾在微微晃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