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書院作為儒家重要書院之一,龍泉郡內一方圣地般的存在,地位超然,不知道為大秦培養出了多少讀書種子,廟堂砥柱。
故而書院得以建造在了龍泉福地,凌虛山上。
此山之所以被稱作龍泉福地,源于山頂之上有一眼泉水,傳說有蛟在此渡劫化龍!
之后有龍氣逸散,龍血侵染,加之天劫之內所蘊含的造化之力,使得泉水也發生異變,具有了非凡效用,能夠使人蛻變,宛若重生!
正因為此泉的存在,龍泉也才得以揚名,郡名也來源于此。
至于那脫離蛟身化龍的存在,倒是有一番值得說道的離奇經歷,愛恨情仇,亦是當初促成俞地玄遠赴東海斬真龍的主要緣故之一,此處暫且不表,留待后說。
由于這一眼化龍泉的存在,龍泉郡無異于成了一塊香甜誘人的糕點,人人都想要來咬一口。
大秦一統山河,論功行賞之際,為了爭奪此郡,不知道多少門閥權貴為此打得頭破血流,最后還是那一門雙王的瑯琊王氏力壓群雄,將之收入囊中。
不過轉手又將其視作族女嫁妝,一并給了鎮楚王,足見瑯琊王氏之豪,富可敵國,半點不虛!
畢竟當年春秋戰亂,不知道多少國家皇城是被瑯琊王氏父子馬蹄踏碎。
那些堆積如山的財富除了應該繳納給國庫之外,很多都被大秦天帝賞賜給了王氏父子,累積下來,堪稱海量。
故而民間有俗語稱,天下財富三分,王氏獨據其一,剩余一為天朝,二為諸子百家。
以一家之財匹敵一國百家,這,就是一門雙王,瑯琊王氏!
凌虛山很大,大到只要身在龍泉郡內便能窺見凌虛山影。
可以說大半個龍泉郡近乎就是建立在了凌虛山脈之上,因此龍泉郡城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兩個部分,山上和山下。
也唯有如此大山,方能孕育出化龍之蛟。
傳送廣場位于凌虛山腳之下,此刻周安然帶著丫鬟綠鶯,雪白團子一路跟著寧青山院長步行爬山。
說來也奇,凌虛山脈自山腳起,山腰止,土地盡皆用作了龍泉建設郡城,于是造就了龍泉山城之名。
走在山脈中,入目所及,既有亭臺樓閣,繁華街道,又有參天古樹,瀑布寒潭,大山自然與塵世人間完美結合,走在其間,人們怡然自得。
而山腰之上,沒有人工雕琢之痕跡,有的只是自然之景,造化風光。
山中生靈,走獸飛禽在此無憂無慮的生活著,天材地寶,漫山遍野的生長著,人類與山靈們各占一半,互不相干。
當然偶爾也會有人受貪婪所惑,將手伸向了山中生靈,如獵殺珍奇異獸、偷盜幼崽獸卵等;如此作為,即使山中生靈憤起殺戮,也不會受到責罰,因為這是法家早已立下的規矩。
至于山巔,龍泉所在,亦是書院所在。
如果步行從山腳到山巔,拋開一些懸崖峭壁和難以逾越的天塹,在一路暢通的理想情況下,也要走上個數天數夜,所以從山腰處一直到山巔,有墨家設立的機關纜車。
以數根合金制成的纜繩連接,其上用滑輪搭配,加以陣法控制速度,可以直接從山腰乘坐纜車直上山巔,如仙人凌空,一覽凌虛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