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依和戰無意,慌忙去扶暈倒在地的宣楠將軍。
是什么樣的痛心疾首?才能將這位屹立不倒的戰神,擊得昏迷不醒。
凄鳴的挽風,撿拾起淚水,將無奈的嘆息之聲,送去埋葬。
天子姜盛收復失地后,將圣都中的一眾王子、世子的全部關押了起來。這些人中,除了在戰場上英勇作戰的戰無意,被褒獎后,送其返回了舜國。其余之人,皆被視作包藏禍心,預謀造反者,關押天牢后,等待發落。
天子對宣楠擅自回京之事,苛責了幾句后,念其喪子之痛,并未再責罰,遣其即刻返回邊關,以防夔毅國有變。
宣楠一路上捧著宣兮的衣衫,不言不語。沈依實在不忍,才悄悄將事情的真相告知了宣楠。他聽后,緊緊抱著宣兮的衣衫,口中不斷念道:“活著就好,活著就好,活著就好。哪怕日后天各一方,相見無期,活著就好!”
兩人回到夏姒的邊關后,還是為宣兮立了一座衣冠冢,每當思念兒子時,便會坐在墓碑前,望著遠方,說些回憶之言。
但姜贊卻不知道實情,傷心了很久,將自己當時沒能送給宣兮的那只狼毫毛筆,遣人送來了夏姒的邊塞城,請宣楠將軍,將此物埋于宣兮的衣冠冢內。
夔毅國雖屯集重兵于夏姒邊關之處,可有宣楠在此鎮守,夔毅國出兵,屢屢受挫,只得和邶承國簽訂停戰協和,暫且休戰,休憩和睦。
圣都之中。
太子姜贊在醫女小凌的悉心照顧下,日漸康復。他多次進言,希望天子能釋放關押的各國王子,以及各地的世子。可天子究其丟失國寶之罪,并不采納,命其閉門思過,不得再干預朝政。
太卜彌達自然無法擒獲靈獸,低等妖獸倒是還有希望,只得另想對策,免除責罰。于是進言道:“既然國寶丟失,邶承國便該另尋仙跡,以求保佑萬世昌盛,疆土永固。”
他將一副輝煌壯麗的玄宮圖,進獻給天子,宮殿名曰:鳳凰閣。
圖中長橋臥坡,椒殿如林,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霽虹攬月,燭火繁星。
“待殿成,前殿供天君天后崇山法相金身,中殿廣集天下仙師,后殿贈與芷安貴妃,以表邶承國對天界諸神上仙的敬畏之心。”
天子貴妃大喜,即刻命人按照此圖,修建鳳凰閣。
既然太子為諸位王子、世子求情,彌達便再做一個人情。進言天子,可讓諸位王子、世子,一同前往修筑鳳凰閣,以表對邶承國的效忠之心,對天界的敬畏之心,借此懺悔其行,苦行贖罪,祈求蒼天寬恕罪責,還望天神息怒,免除災禍將于其身。
天子和貴妃自然是首肯的,如此一來,周邊各國、境內各地,必然不敢再起野心,還會源源不斷地將無數金銀財帛,奴隸勞工送于圣都,以求各自家中王上、世子平安,少受些磨難,也可消除圣都討伐之心。
彌達如此首鼠兩端之計,總比太子紅口白牙,讓天子放人,說得輕巧。既為圣都修建鳳凰閣集得了財力人力,也可讓諸位王子、世子,回家有望。
余光魯雖然被革職,但卻不忘盡忠直言,可天子不但不聽,反而大發雷霆,本預將他斬首示眾,可太皇太后彌留之際,為余光魯求情,天子才將斬首改為了流放,命其即刻離開圣都,前往夏姒邊關,日后無詔不得擅自返回。
半個多月后,太皇太后薨逝,天子大赦天下,放余光魯從天牢內出來,他怒氣沖沖地回到了竹林之中,收拾東西,準備即刻攜帶妻子和兩個兒子,一起前往夏姒邊關的西南方,去雙葉江畔的萍蕪城任職守備文司。
離開時,忽然聞見不遠處,有陣陣惡臭飄來,他尋著氣味,來到了小溪邊。
當余光魯發現樂山的尸體時,已然是半個多月后了……
樂山的半個身子,已經在溪水中浸泡了多日。一半尸身蛆蟲爬滿,一半尸身被泡的潰爛不堪。其狀慘不忍睹,面目全非,惡臭蚊蠅驅趕不散。就連收斂入棺,也是艱難,只得焚燒其身,收殮其灰,送于東周。
晏九江時常在夜晚悄悄流淚,若不是他和樂山年幼相識,關系要好,樂山也不會來到圣都,更不會死于非命。二人本想著,來到圣都,可日日玩在一起,既見識了圣都的繁華,又能結實各國各地之人,日后定然受益匪淺,哪曾想,會是現今這般?
姒啟和晏九江每日帶著沉重的鐐銬,在烈日或寒冬下,辛苦勞作,受著皮鞭的抽打。他們即為樂山傷心,也未他慶幸,不必受此煎熬和折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