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朝廷給人借錢也是要收利息的,青苗法的錢借不出去,最后就變成了強制攤派,甚至有人為了朝廷不給自己強行借錢,做出自殘之事,因為青苗法不會把錢借給失去勞動能力的人。
秦構看的段子就到此為止了,他不知道青苗法的弊端之所以會那么大,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吏治敗壞,到百姓手里時,青苗法的利息太高了,都不想去借,
另一個是能借的人不想借,畢竟他們可是能找到富戶擔保的人,不缺錢,那些真正急用錢的人,能找到的富戶都知道他們缺錢,不愿意擔保,青苗法的錢借不出去,最后就成了強制攤派。
不明白其中內情的秦構靠著自己有些模糊的印象,一拍腦門就做了決定,“此事朕準了,不過這青苗法的規矩要改一改,給那些貧苦百姓都借一筆錢,具體什么樣的人才能借,又要借多少,你們商議出來個章程出來辦就行了。”
這青苗法不是后來演變成朝廷給窮人強行放高利貸的弊政了嗎?那我就更進一步,直接明確規定,這就是個強行放貸的東西。
王安石聞言先是一喜,后是一驚,細想之后,全身上下的冷汗都被激了出來,好像站在三伏天的烈陽下一般。
強制給貧困百姓發錢,正常情況下毫無疑問是個弊政,可現在并不是正常情況。
王安石這次來見秦構,就是想問明白一個問題,要不要把大乾底層百姓逼到作坊里,無視其遭遇的苦難,任由那些地主豪商對其敲骨吸髓,以此換取大量產出和財賦,或者說,這么做值不值。
如果不值,那就用王安石修改過的青苗法,或者其他什么辦法改善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況,如果值,那就順其自然。
而秦構給的答案是非常值,強行給所有的大乾底層百姓借貸,對大部分底層百姓而言,那筆錢給他們的收益不夠還利息的。
這樣下去,他們絕對會越發貧困,就連那些原本不會被逼到作坊里,還能自己活下去的百姓,說不定也會被這政策影響,逼到作坊里去。
換句話說,秦構是覺得大乾底層百姓從土地到作坊的進度有些慢,就用這種辦法剝削他們,逼著他們去作坊上工。
并且,秦構的這個辦法還帶著一點溫水煮青蛙的味道,吃相很雅觀,比簡單地加稅,或者加重徭役負擔高明許多。
強制借貸下,勢必會有一部分幸運兒借此翻身,讓那些被逼到作坊里的人認為,是他們自己問題才會那么到作坊里被壓榨,不會認為是朝廷政策的問題。
其實在這強制借貸的政策下,那些大乾底層百姓最好的出路就是趕緊收拾東西,把自己剩下不多的地賣了,有點家財之后去作坊上工。
王安石已經能想象到,無數底層百姓被利息壓得喘不過氣,只能投身作坊的場面了。
官家啊,那些都是你的子民,為何要如此煎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