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征稅收稅,那是另外一個層次的事情,是政治因素,而戶部的底層工作就是核算清楚,然后從中查詢貓膩。
許清宵這份表格意義太大了,至少對戶部來說,有極大的幫助。
很快眾人圍了上去。
而許清宵也走進了房內。
“坐。”
顧言讓許清宵坐著,同時特意為許清宵倒茶。
“清宵,方才你給我的東西,當真是你這二十天寫出來的?”
顧言詢問道。
“回尚書大人,準確點來說,十七天。”
許清宵不卑不亢道。
顧言:“.......”
“十七天內,你是怎么算清楚的?恕老夫直言,八千三百五十四份卷宗,你光看也要看半個月吧?”
“也就是說,你只花了兩天時間便核算完戶部需要三四個月才能核算出來的東西。”
顧言忍不住問道。
“呃......或許這就是天賦吧。”
許清宵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道。
顧言:“......”
看著一臉沉默的顧言,許清宵也不打算演了,而是拿出一張紙道。
“尚書大人,我知道你想問什么。”
“無非就是想問下官算術之法既準確且效率。”
“其實下官只是換了一種算法。”
許清宵開口,他知道顧言想要問什么,所以倒也直接。
“換了一種算法?說來聽聽。”
顧言起身來到許清宵身旁,一副不恥下問的姿態。
而許清宵也沒有藏著掖著,這種東西早點拿出來早點好,最起碼對大魏來說是一件好事。
減少人力成本,提高辦事效率,甚至可以推廣全國,也算是一種國家加強。
“顧尚書,戶部核算之法,應該是借助算盤這種東西,可想要真正熟練學習算盤,首先比較麻煩,其次的是每一筆賬都需要反反復復核算但數遍,不然出錯率極大。”
“那么可以用加減算術來進行核算。”
“但用加減算數進行核算,就需要替換數字,比如說這個一字,要改成這個。”
許清宵耐心為顧尚書解釋,順便也將阿拉伯數字給丟出來了,一共十個。
一旁的顧言,聽得津津有味,而且滿是學習態度,一點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顧尚書可以把這十個數字理解為符號,這就是一,這就是二,不能搞混。”
“假設今年收了一筆錢,一千四百八十五萬六千四百二十三兩,然后支出是八百五十六萬四千二百二十一兩,那么就可以進行簡單的減法了。”
許清宵將數字寫了上去,緊接著進行換算,用小學老師教人的口吻道。
“大數減小數,不夠就去借,然后這樣,再這樣,最后這樣。”
“得出結果就是,劉百二十九萬兩千兩千零二兩。”
許清宵花費了接近兩刻鐘的時間,將加減法原理說了一遍。
其實加減法的概念,大魏已經有了,大魏有天籌九算之術,也算得上是加減法。
許清宵教給顧尚書的東西,其核心點并非是加減法,而是阿拉伯數字。
相當于是把算盤給簡化,畢竟一旦需要核算的時候,你拿個算盤噼里啪啦地計算,麻煩不麻煩是一個問題。
最主要的是,算完一遍你必須要再算一遍,幾百兩簡單一點,幾萬兩呢?幾十萬兩呢?幾百萬兩呢?甚至幾千萬兩,幾萬萬兩呢?
一個國家的支出和收入,密密麻麻加起來有多少卷宗?
大魏戶部一個月三十天,七成的人每天就是在算錢,這累不累?麻煩不麻煩?浪不浪費時間?
可用阿拉伯代替數字,別說幾萬萬兩了,就算是幾百萬萬兩,無非是多加幾個零罷了。
“顧尚書,學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