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讀書人最先開口,他們對華星云有說不出的崇敬與尊重,但對許清宵卻是各種貶低。
好在的是,京都百姓倒也不傻,沒有被這幫讀書人帶偏思想,說出了自己看法。
“華星云三年前離開京都,絕對不是去明意立言,那個時候大魏動蕩,他就是怕大魏沒了,趕緊去投靠別人,生怕晚了來不及,現在看大魏穩定下來了,又跑回來,當真是可笑。”
“許清宵為百姓做事實,把百姓放在第一位,他華星云呢?說是說去邊境鎮守,那還不是因為撈功勛去了?真當我們蠢?大魏文宮的那些大儒,早就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提到邊境,我就想起來了,當初他好像是與冠軍侯發生過一些爭執吧?嘖嘖,這要是冠軍侯也回來了,那就有意思多了。”
“恩恩,對對對,冠軍侯當初大罵華星云不為人子,而華星云屁話都不敢說一句,可惜,如今冠軍侯在邊境鎮守,估計短暫時間是回不來了。”
“那也不一樣,很多事情都是謠傳,我倒是真見過華星云,的確很不凡,而且有才能,先帝也確實夸贊過他。”
百姓對華星云的評論有些兩極分化,有一半百姓似乎記得一些事情,對華星云十分厭惡,而有一些百姓對華星云沒有什么偏見。
畢竟很多事情都是謠言,再者大部分百姓憤怒的地方,其實還是因為一點。
大魏動蕩之時,他選擇離開,周游列國只是一個借口罷了,至少不管如何,華星云在這個節骨眼選擇離開,就是不妥。
但不管如何,這一日,大魏京都是徹徹底底沸騰了。
而此時。
大魏文宮內。
一間書房中,四位大儒靜靜坐著。
陳正儒,孫靜安,王新志,還有一位陳心。
四尊大儒聚集,書房當中顯得有些嚴肅。
很快,陳正儒的聲音緩緩響起。
“星云,為何突然回歸?陳儒?”
陳正儒平靜道,看向陳心。
華星云的恩師,便是陳心。
“我并不知曉,我也是今日剛剛收到消息。”
陳心大儒搖了搖頭,他沒有撒謊,也比較突然,自己徒弟回來也是今日得到消息。
陳正儒沒有說話,而是將目光看向孫靜安。
而后者表現得十分沉默,但在陳正儒的目光下,孫靜安還是開口了。
“星云回來,也沒什么問題,畢竟也到了時候,新朝第一屆科舉,不能錯過,再加上太平詩會,回來也好,至少給我們大魏文宮漲漲面子,不至于當真讓某些人覺得自己不得了。”
他這話自然是針對許清宵了。
“荒唐!”
陳正儒怒斥一句,他看向孫靜安,直接開口。
“當初,星云離開大魏之時,我就說過,他會失民心,除非立言而歸,如今他還只是明意境,若是讓他回來,百姓之聲,極可能破壞他之儒心。”
“你為了打壓許清宵,竟將星云喊回來,孫儒,你這番作為,當真配不上大儒之位。”
陳正儒有些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