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話一說,陳正儒不由開口道。
“大魏有科舉,也有舉賢館,應當是夠了吧?”
陳正儒倒不是不同意許清宵的主意,而是認為大魏有科舉,還有舉賢館,應當可以解決人才上的需求。
可許清宵直接搖了搖頭道。
“陳尚書,您還是沒明白我的意思。”
“許某是要招攬天下有才能之輩,沒有任何條件,只需要這個人有才能即可。”
“是才能,而不是才華,不管這個人有沒有讀過書,也不管這個人,多少歲,哪怕他已經六十歲了,但他對種田十分有研究,那么就可以招攬過來。”
“研究農田,譬如說如何讓荒田更快變成良田,又如何更好的種植大米。”
“不止是農業,還有擅于工部,擅于觀星,善于策反,總而言之,只要是人才,只要有才能,不管是誰,不論出身,皆可入聚賢館。”
“由聚賢館進行審查審核,確定無疑后,設立官職,如大魏官商一般,可開辟新的一條官道,不同的是,給予相同俸祿待遇。”
許清宵將聚賢館的用處說了出來。
當下,六位尚書皆然明白許清宵是什么意思了。
“聚天下之才能,任其之賢,用其之能,好,好,好,好一個聚賢館啊。”
陳正儒徹底明白,許清宵要各行各業有才能者,從這一方面,也可以打壓讀書人的影響力。
大家拼死拼活去讀書為的是什么?九成九的百姓都是因為,讀書可以當官,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而許清宵這個聚賢館一出,天下有能力者,皆來大魏京都,從而善農業者,苦心研究農業,善工器的,可以苦心研究工器。
有沒有效果是一回事,對大魏來說,無非是根據官員俸祿發放銀兩罷了。
對以前的大魏,或許有些壓力,可對現在的大魏來說,三百萬萬兩白銀,你還怕花不完?
陳正儒既然理解了。
許清宵也不廢話,直接開口道。
“這件事情,就有陳尚書您親自來處理,建設聚賢館,由陛下擬旨,吏部發布,大魏文報也會刊登。”
“務必在一年之內,聚賢百萬有才能之輩,到時各就其職,在不同領域之中,大展手腳,同時再設績察,若無用之人,一個也不要,有才能者,無論男女老少,家境背景。”
許清宵語氣篤定無比道。
而六部尚書聽到這話后,不由咂舌了。
連女人都用上?這就有些破天荒了。
但看著許清宵這般篤定的目光,六位尚書沒有說什么了。
“你繼續說。”
陳正儒開口。
而許清宵將目光立刻看向兵部尚書周嚴道。
“聚賢之后,第二步便是兵部的事情。”
“此戰,所有將士給予五倍撫恤金,同時三軍犒賞,絕不含糊,以正大魏軍心。”
“而后,麒麟軍,天子軍,玄武軍改善伙食,住宿環境,撥款建造各地軍營演武場,進行高強度訓練,并且大魏擴軍兩營。”
“我會請陛下下旨,三代參軍者,三代子孫后代讀書入朝,優先錄取,將士退役,享各類優先待遇,其三代子孫上學費用皆由大魏資助,直至十六成年。”
許清宵開口,對于兵部,改善將士伙食,住宿,同時加強訓練,這是基礎提升,而擴軍則是外部提升。
大魏五大兵營,天子軍,麒麟軍,大荒軍,玄武軍,還有北涼軍。
五大兵營是大魏的根基。
但其中大荒軍,北涼軍,不屬于女帝,哪怕是玄武軍,也是女帝通過一些代價和辦法得到的。
女帝登基之時,掌握的也就是天子兵符。
麒麟軍是因為懷寧親王主動上交而來。
至于玄武軍,就不清楚。
而大荒軍已經交了一半,剩下一半交不交,這就是女帝與玄武兵符掌控者之間的交易了。
運氣好點,掌握玄武軍,那么就只剩下一個北涼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