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星星和雨水見狀偷偷的笑了起來。
由于雪實在下的太大,街道一早就過來下了通知。
除了要把自家門前打掃干凈外,每家每戶都要安排人去清理道路。
幾位大爺在街道沒來之前就已經把人都叫醒了。
開了個簡易的會安排了下院內的清掃工作。
人多力量大。
一群人干得熱火朝天。
很快就把四合院清理干凈了。
很久沒有一起集體勞動過了,干得興起的何雨柱腦子一抽,大聲說:
“今兒個大家伙辛苦了,把家里能拿的東西都拿來。”
“我給大家伙露一手。”
剛說完何雨柱就后悔了。
四合院總共一百多人,這不得累死自己。
不過自己裝的逼,含著淚也要裝完。
聽何雨柱說完,院里的街坊們都動了起來。
有回家拿東西的,有去前后院通知的。
有去支大鍋的,有去提水的。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么。
不一會大鍋就燒上了。
何雨柱去屋里拿了幾根大骨扔了進去。
街坊們直說柱子大氣。
一些女同志也忙著切菜洗菜活面揉面。
也沒人安排,一切都是那么有條不紊。
何雨柱看著這一切,想起小時候自己村里辦事時就是這樣。
村里人過來后,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也不用大總吩咐,就去了各自的崗位。
大冬天的早上,沒有什么比吃上一碗熱乎乎面條更暖身了。
不過吊大骨湯需要一段時間。
何雨柱就跟街坊們商量了一下。
讓他們先去完成街道的任務,等他們回來就差不多能吃上了。
除了老人小孩外,還有一些留下來搟面條的。
其他人都拿著工具就上街了。
何雨柱先是在鍋中加入了蔥姜。
等大火把湯燒開后,就抽出了幾個木頭,讓大火變成中火。
將浮沫去凈后,就蓋上了鍋蓋。
差不多一個小時,湯已經變白了。
何雨柱這時放入了適量的鹽。
“柱子,這鹽最后放有什么講究嗎。”
前院的張大媽問了起來。
“張嬸,這當然有講究了。”
“鹽不能中途放,要在湯差不多吊好后才能加入,這樣既調味又增鮮。”
“而且吊湯的水也必須一次加足,中途不能加水。”
張大媽聽后夸起了何雨柱。
“難怪柱子你做的東西那么好吃。”
“張嬸,讓人把面條拿來吧,你們先吃。”
“估計他們掃雪的應該也快回來了。”
“到時擠一起就不好了。”
見何雨柱這么說,張嬸一想也是。
就去叫人把面條拿了過來。
面條還沒下好,鍋邊就圍了一群小朋友。
都是被香味吸引來的,有些還流起了哈喇子。
不過很快就凍成了冰,惹笑了一群人。
不一會面條就出鍋了。
一群小朋友邊吃邊羨慕的看著星星。
“星星你真有福氣,爸爸做飯那么好吃。”
星星聽后很大氣的揮了揮手:
“這有什么,你們以后誰聽我的話,我就叫我爸爸做飯給你們吃。”
正在忙碌的何雨柱聽到后覺得有必要跟星星談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