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蠔刷完,粉絲也泡好了,把粉絲沖了兩遍。
何雨柱開始做蒜蓉粉絲蒸生蠔。
這道菜簡單好吃。
先把粉絲一一墊在殼的底部,然后擺上生蠔肉,放上自制的蒜蓉剁椒,用勺子把蒜蓉攤均勻。
最后何雨柱把生蠔放在盤子上,用冷水鍋開始蒸。
趁著這個時間何雨柱料理起了鯧魚。
鯧魚他準備做個紅燒的。
用水把內臟清洗干凈,接著在魚的身上兩側斜劃兩三刀,隨后灑上鹽和料酒及姜片腌制。
雨水和星星還沒回來,交代了一聲,何雨柱拿著瓶子出去打醬油。
打醬油,2008年的十大網絡流行語之一。
起源于某個西哥的照片事件,當時廣省電視臺采訪一位市民對此事有什么看法。
這位市民說:“關我什么事,我出來買醬油的。”
經過改編,慢慢成了打醬油。
有兩種意思:一種是指與我無關,我什么不知道,另一種是指湊數。
這年代不僅醬油,醋,油等不少東西都是用瓶子打的。
何雨柱一只手提著玻璃瓶子,眨著眼,搖晃著膀子,一副快樂的神情往院外走。
來到副食店,說了句打醬油,店員笑呵呵的調侃:
“何大主任居然親自來打醬油,難得難得。”
何雨柱沒好氣的說:“貧嘛貧,麻溜的,哥哥我鍋里還燉著菜呢。”
店員大喝一聲:“您瞧好了。”
只見他把漏斗放進瓶嘴,左手拿瓶,右手持勺,舉到最高,勺往下一斜,醬油嘩啦啦的流出,好家伙,一滴沒撒出來。
何雨柱鼓掌叫好,這技術讓他想起了賣油翁。
回到家打看鍋蓋看了看,生蠔差不多好了,沒有先澆油,而用蓋了起來防止涼的過快。
隨后何雨柱開始燒鯧魚,抹了點面粉,放入鍋內煎。
兩面金黃后,將其撈出瀝油,鍋里重新放油,加入剛切好的蔥姜蒜。
待有香味傳出,下醬油,料酒和糖。
之后放水,水稍微有點講究,要與鯧魚持平。
大火燒開后,何雨柱將火調小慢煮。
煮魚的時候又切了半顆白菜,四個番茄。
一個做酸辣白菜,一個做番茄炒蛋。
過一會兒,見魚的湯汁已經濃稠,何雨柱把魚盛了出來,鍋里的湯勾芡后淋在魚身上,最后撒了把蔥花。
后面的兩道菜簡單,沒幾分鐘,何雨柱就做好了,聞到香味的雨水趕忙來端菜。
調了個蒸魚豉油,把它淋在生蠔上,撒點蔥花,何雨柱把六七成熱的油滋了上去,蒜蓉粉絲蒸生蠔完成。
三大爺吞了吞口水,那是生蠔吧,上次還是十年前柱子結婚時吃的,那滋味三大爺至今難忘。
沒想到今天又在柱子家碰到了,豁出這張老臉也要多吃幾個。
還有那是什么魚,見都沒見過,不過既然是柱子做的,想來也不會差。
這讓三大爺更加堅信跟著何雨柱有肉吃。
冉老師嗅了嗅鼻子,隨后開了個玩笑:
“曉娥你真幸福,我光聞著味兒口水都流出來了。”
婁曉娥表面謙虛,實則眉宇間充滿了得意:
“這是專門為您做的,平常我們也就吃些蘿卜白菜。”
冉老師連連道謝,說最該感謝何師傅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