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萍臉色一暗說道:“這個我們也考察過,去年還請了幾個專家咨詢,但是弄一個大棚的價格太高,哪個老百姓有這個錢?”
“政府可以搞個政策貸款呀,剛開始也不用太多,也不要種什么太高檔的蔬菜,咱們就種成熟期短的,好種植的菠菜青菜之類的!”
“只要第一個搞成了,老百姓自然有的是辦法,這東西只要搞成產業化,銷路就不愁,咱們這交通也算便利,遠了不敢說,附近百十公里的地方還是能覆蓋的吧!”
丘山縣有一半土地是在山區,剩余一半是平原,這就有個好處,山里的雨水成河流到平原,所以這里的土地不缺水。
想想后世世界壽光的美名,李衛東覺得人家能搞成,他們這里要說交通條件還更好,水資源也豐富,沒有道理搞不成。
朱麗萍半信半疑地說道:“這個辦法能行嗎,萬一不行這損失可不小?”
“哪有穩賺不賠的買賣,你知道也告訴我一聲,我肯定傾家蕩產的去投資!再說了,咱們縣就這點地方,也不能都建水泥廠吧?”
朱麗萍訕訕的不說話了,雖然她不覺得李衛東的建議有多好,但是人家給出了個主意,也不應該去懷疑,石頭再多也不能都變成建材。
他們這地方搞工業的可能性很小,現在建個機械廠都得需要配套,至少周邊得有上下游產業,不然孤零零的一個企業靠啥活著。
大企業落戶就得靠政策了,現在的政策就是優先發展幾個沿海開放的城市,丘山是要啥沒啥,就算他們整個市也沒有機會。
張繼先為了緩解媳婦的尷尬,緩緩說道:“我倒是覺得衛東的提議很好,你老家那里的條件就比較合適,你二哥不是在老家嗎,你讓他試試也不錯!”
朱麗萍的老家在丘山西部的一個鎮,但是他父親是建國前就參加工作,她是家里最小的,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她爹在鎮里、縣里生活。
家里還有幾個哥哥和親人,他父親前兩年去世后,他母親就在縣城里居住,她也就偶爾也回去看看,但是對于老家的感情并不深。
仔細琢磨了一下,似乎這個帶頭作用,讓他家人來搞似乎挺合適,就說道:“過兩天我回去一趟,讓我二哥試試,再動員幾個村子的人試試!”
李衛東看他倆雙簧唱的不錯,就不再說話了,好的辦法他沒有,他總不能憑著一己之力來投資這里吧,他現在也沒有這個能力。
一直到下午三點多,李謙才睡醒,李衛東摸著額頭已經不怎么燒了,估計是睡覺前吃的藥起作用了,他們也該回家了。
馬衛東和李衛東兩人并肩走著,可能是馬衛東喝的不少,還有些醉意地說道:“李衛東,你說我現在是不是特別市儈了!”
旁邊的尹寧聽到后皺著眉頭,這話說的有些出格了,想要過去拉馬衛東。
李衛東知道馬衛東這種清高知識分子的德行,當年和他一模一樣,寧愿在車間里呆好幾年也不愿意托關系送禮。
李衛東摟著他的肩膀,小聲說道:“老馬,這不是市儈,這是進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那是才是市儈,你想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就得走到更重要的崗位上去,只要方向對了,過程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