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好幾百,干什么能掙好幾百?”李宗訓語調都高了八度,至于要不要兒子拿錢,已經不是關注的重點了。
李衛東的話把李宗訓驚著了,這可真不敢想,一天能掙幾百塊錢是什么樣子,說一個月掙幾百塊錢,他也覺得不低了。
“我爹不是會點木匠活嗎?在港島弄了一個木匠鋪子,收了幾個徒弟,做些桌椅板凳,做的還不賴,港島人還喜歡!”
“那邊的物價也高,就你坐的這樣的椅子,不要用老榆木的,就是普通的洋槐木,捯飭一下賣個幾百塊很輕松!”
李承文的手藝還算高明,大部分都是手工打造,造型也好看,在港島還是有些市場的,主要就是追求純手工打造的原生態。
而且為了少被環保署罰錢,他做的家具都是實木家具,上面只刷一層清漆,用漆量很少,一是保持了原木的顏色,二是減少了污染。
這反而更讓這些實木家具能體現木材本身的紋理效果,看上去更有一種原木家具的視覺效果,歪打正著的適應了一批客戶。
除了李衛東名下的幾家公司最初定制的一些辦公家具外,李承文也接了不少看重這點手藝的活,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老頭沉思了一會,好像在消化李衛東的話,然后說道:“你爹木匠的手藝是不錯,算是得到他師傅的真傳了,那幾年的苦沒白吃!”
“趕明有時間,我得買點東西去楊老二家里坐坐,沒想到這門手藝在港島能這么掙錢,怪不得你爹不回來呢!”
這個楊老二就是李承文的木工師傅,年齡和李宗訓差不多,現年也得有七十了,老人對師承很看重,過年過節李承文都要去看望的。
“那倒不是因為掙錢才不回來,木匠鋪子里太忙了,人家要的東西,做不出來那不就是不守信,不誠信以后還怎么做生意?”
李衛東維護了李承文的面子,不能讓老頭有個他爹為了賺錢就不回來的印象,雖然還是為了掙錢,但是一提誠信,就把問題拔高了。
“那是應該的,人家出錢給人家干活,得按人家的規矩來!”李宗訓說不出顧客就是上帝的話,但是這種思想早就在骨子里流淌。
中國歷來就講究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公平買賣,和氣生財,只是后來的供銷社把這些流傳千百年的規矩給搞亂了。
玩了一下午,天色也晚了,孩子也累了,外出的人也該回來了,他們也該回去了,沈躍英從口袋摸出一摞錢來遞給老太太。
“這是干什么,我們自己有錢,再說我們能花多少錢,趕緊收回去!”老太太是個要強的人,并不愿意接沈躍英手里的錢。
“娘,這錢是衛東他爹讓我拿給你們的,他那里忙不能回來,讓我帶點錢回來,你們自己想吃什么就買點什么!”
沈躍英掰扯著非要把錢放到老太太手里,若說她有多想給婆婆錢,那也不對,但是總得打個樣,旁邊還站著倆兒媳婦呢!
她得用行動告訴她們,以后你們也得跟我學著點,也得孝敬父母,婆婆也是娘。
不過沈躍英心里也無比的自豪,一千塊錢誰能這么大方的拿出來給婆婆當零花錢,若是這個時候她的妯娌也在那就好了。
沈躍英看著劉向婷和劉錦慧二人在旁邊傻不愣登,估計也沒看明白她的一番苦心,心里也覺得這一千塊錢連個水花都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