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晚安知足,只盼望若是有機會再來梵凈山可以看到不同的精彩。
……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
大自然造就了梵凈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凈山的靈山秀水。
據說如果從印江方向步行登山,西線的起點名為棉絮嶺,在那個地方可以看到梵凈山的另一大奇觀——萬米睡佛。
其長度達萬米之巨,列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
千百年來當地的老百姓都把梵凈山稱作大佛山。
所以這里又有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的說法。
這個特色陳晚安到是在若隱若現中看到了一絲精彩。
萬米睡佛著實名不虛傳。
那一座山細細看看就仿佛一座大佛睡在土地之上,延綿不知多少公里長,給人以無限的壯觀。
梵凈山這個山名,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它是從梵天凈土點化而來。
據史料記載,梵凈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來不知何時變成了梵凈山。
這里自古就是佛教道場,據說宋代就有佛教傳入,從明代起朝廷開始介入,于是梵凈山的佛教進入鼎盛的時期。
雖然歷經朝代更替,幾經戰火,但歷朝歷代屢毀屢建,因此至今不衰。
現在當地政府又有意把它打造成彌勒道場,成為繼五臺、峨眉、普陀、九華四大佛教名山之后的第五大佛教名山。
當然,目前國內最為出名的還是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九華山……
這四大佛教名山著實聲名遠揚。
而梵凈山屬于是后起之秀,且不論是否真的能比擬其他四大佛教名山的名氣。
至少在陳晚安此刻看來。
這里作為佛教名山,可謂是當之無愧。
于陳晚安而言。
何為佛?
心中有佛,是為佛。
虔誠也好,虛心也罷。
只要是上敬天地君,下敬師父母,這才是心中有佛。
天天的跪拜祈求平安賺錢發財走運不如孝敬父母。
心中有佛,看人是佛。
站在梵凈山,能感受到的就是這一份佛氣,那么這里就是當之無愧的佛教名山。
于佛而言。
或許并不會在乎自己是否是五大名山或者四大名山……
至此足矣。
陳晚安繼續前行。
到了承恩寺,這里有一個很大的廣場。
廣場的一角搭建有涼棚,里面擺放著一些桌椅,供游客小憩。
附近還有賣吃食的小店,里面的食品和索道上站那個小賣部里賣的東西一模一樣。
和陳晚安一同上山的一些游客全都在這里停歇休息,而陳晚安決定繼續向上去看看。
沿著臺階而上,走完之字的一段路,來到金頂腳下。
回望來時的方向,承恩寺盡收眼底。
陳晚安借著遠處索道上站前方云海的白色,可以看到空中有一個個黑色的小點,那就是絕大多數的游客上下山時乘坐的纜車。
就在不久前,陳晚安就是乘坐那纜車穿越云霄,立于山頂之上,看云海翻騰。
而此刻那一個個小黑點繼續承載著一些游客來到這里,感受這里特殊的氣息。
這不得不說也是一種特殊的感覺。
當然了,一會陳晚安還要繼續乘坐那纜車下行,畢竟再一次感受沖下云霄,穿越云層還是很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