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兒?你什么時候回來的?也不告訴媽一聲!”說著,接過秦儒的包,埋怨說道。
“媽,我已經是大人了,又不小孩子,自己會回來!對了,爸呢?”
放下秦儒的包,柳如煙(秦儒母親)
“你爸,還不是去公園里下棋了,少管他?倒是你?怎么有時間回來?是不是工作不順利?”
秦儒翻白眼“媽,我是你兒子,用不了這樣埋淘我,我回來是準備做點生意的!”
“行行行,你長大了,媽不說,我出去給你買個豬蹄,晚上給你做最愛的紅燒豬蹄!”
“謝謝媽!”
晚上的時候,秦儒見到自己的父親,秦軍。
秦儒家并不富裕,家里有幾分田地,都是爺爺那里傳下來的。
當年華夏初建,有一條政策,名為開山。
那十幾年,華夏上下都是開山運動,把一座座荒山開出來,種上植物,提高生產。
而那時候的政策是,山里的地方,誰開出來的就屬于誰的。
而秦儒的爺爺花了四十多年,開了十四座山,雖然只是一百到三百米的小山。
但是,山的數量很多,到了自己父親這輩,小時候都會買大量的果樹上山去種。
那時候果樹都是由政府提供的。
到了秦儒的爺爺死后,家里三人就分了這些田地。
秦儒家分得四座果山和大約不到三畝的地。
農民,是最苦的,一年辛苦,如果市場不好,整年都得虧,而一次好的市場,幾年都見不到一次。
小時候,秦儒讀書的時候,很多時候,一直到期末考試了,才把學費交清,而且還是把家里的豬賣了,才有錢交。
秦儒有兩個姐姐,現在都已經嫁了,雖然不是嫁給有錢人,但生活也無憂。
加上現在的消費高了,山上的果也值錢了。
現在自己父親除了上山除除草,下地清理下,基本沒有什么工作,一年的收成也有三五萬的,在福成縣這地方,也算一筆不錯的收成。
所以,很多時候,自己父親都是去公園里和別人下棋。
“這次回來打算做什么?”吃完飯,秦軍對秦儒問道。
“爸,我打算開個公司,明天我去找二伯問問西村那塊地!”
秦軍皺眉頭“西村?那個開發區?”
福成縣也順從了國家的發展,開始轉向經濟發展,并且規劃了一大片的土地,建立一個經濟開發區。
不過,福成縣這邊,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所以,開發區項目一直沒有得到施展,倒是地已經給整出來了。
“夠錢嗎?”
“不用了爸,我有錢,而且,我這次可是有合作者的,不需要擔心!”
“你自己看著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