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今天怎么這么高興?”看著六哥喜氣洋洋的樣子,一個小伙子問道。
陽光明媚,前面就是鐵軌,身后是站房,這里就是站臺,普普通通的貨運站臺。
六哥本來是一個農民,但是村子里的土地太少了,平均每一戶只分到了5、6畝土地,種地絕對不夠養活一家人的,所以六哥又找了一份兼職。
這就是裝卸隊。
雖然現在的小鎮已經沒落了,但是在解放前這里可是鼎鼎有名的。交通發達,人口眾多。從這里向東,100多公里就是首都。這里向西,100多公里就是口外。
作為從首都到口外的必經之地,很多商賈都會在這里聚集。
現在這里雖然沒落了,但是這里北邊的山上還是有很多的礦的,四周也有很多農產品,所以這里有專門的貨運火車的站臺,用來裝運貨物。
如果到了后世那都是機械化設備的,現在完全靠人工。裝卸隊,就是給火車皮裝貨。
這樣的貨不是每天都有,可能一個月都不開工,可能一開工就要累死人,比如兩個人半天的時間裝一個火車皮等等。
所以來這里都是賣苦力的,圖的僅僅是每個月5毛錢的補助費。不錯,是每個月5毛錢。
以前的時候生產隊是掙工分的,跑這里多賺5毛錢是不錯的。但是現在已經改革開放了,這5毛錢已經是無足輕重。
所以大家干活的積極性已經不高了,那些腦子靈活的早就離開了。剩下的這些人都是最淳樸的,沒有那種花花腦子。
每一天都在有人離開,幾年后剩下的人已經是個位數了。結果到那個時候,剩下的人突然都轉成了工人了,國家編制。讓離開的人無比的后悔,慨嘆世事無常,當初自己怎么沒有留下。
可惜,今后的人生道路,誰又能看得準?
現在六哥坐在這里,呆呆的望著前面的鐵軌傻笑。
聽到了聲音,六哥扭過頭來,看到的是一個古銅色的臉龐,正是自己在這里的好朋友胡德。
在裝卸隊里,六哥也認識了不少好朋友,比如眼前的胡德就是一個,六個的這個自行車就是和胡德兩人一起騎了八十多公里去買的。
“三哥,你弟妹生了個兒子。”六哥高興的說道。
“兒子?”聽到了六哥這么說,胡德也非常高興:“太好了,你們家終于有后了。”
“是啊,不過現在啊,我在發愁一件事兒。”六哥說道。
“什么事兒?”胡德問道。
“錢啊。”六哥說到:“孩子以后要結婚娶媳婦的,需要一大筆錢啊,可是現在咱們從哪兒去弄錢啊?”
有個女兒還不用發愁,反正女兒也是別人家的,但是兒子就不同了。雖然到了后世,大家知道兒女一樣,甚至女兒更孝順,但是現在大家都還是喜歡要兒子的。
有了兒子,雖然才剛剛出生,就要想他長大之后娶媳婦生孩子的事兒,沒錢怎么行?
抱著裝卸隊里面的5毛錢的補助費,夠干啥啊?
聽到了六哥的話,胡德也皺了皺眉頭。沒錯,現在在裝卸隊里,大家都在說怎么賺錢的事兒。
扭頭看看,北邊兒就是礦山。現在村子里有人膽子很大,從信用社貸了一大筆錢,去礦山里開礦。去年才開始干的,今年就賺了好多錢。
但是誰知道以后會不會接著割資本主義尾巴?會不會接著搞批斗?誰有錢,誰倒霉啊。從那個時代過來,大家其實還是害怕的,真要大干一場,那都是膽子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