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生物技術專業,但也是醫學院基礎醫學系的,總歸跟醫學有關,說不定以后也是可以進醫院工作,就算不行,將來考研也可以換專業。
李光用這個想法說服自己,這與自己當個偉大醫生的理想不沖突。
去龍云大學醫學院報到后,李光發現這個生物技術專業是學校新設置專業,第一年招生,所有教學方案都在探索過程中,當然也包括學生畢業后就業去向。
李光跟所有第一屆生物技術專業新生一樣,對將來很擔憂,沒有往屆學長作參考,只能從老師那里打聽。
負責李光這個班的輔導員是一個剛畢業的研究生,比學生們大不了幾歲,很容易跟學生們打成一片。
新生們從輔導員那里知道,今年學校生物技術專業目標招收40個學生,但只有38個學生來報到,還包括幾個從別專業調劑過來的學生,李光就是其中之一。
課程設置方面,因為掛在基礎醫學系下,所以課程設置有很多醫學類課程,包括診斷學、內外科、寄生蟲、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這跟臨床系的課程差不多。
除此之外,還有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學……等生物類課程。
用輔導員老師的話說“課程覆蓋面廣,將來就業機會多”。
李光當時還感覺不到課程多少跟就業機會多寡有什么聯系,但當他看過課程表之后,驚問:“老師,咱們不是雙休,周六也排了課啊?”
“當然。”輔導員滿不在乎地解釋,“咱們生物技術專業是四年制,跟人家臨床系學一樣的課,甚至還更多,不把周末排上,時間怎么夠用?別說周六了,有的實驗課還排在周天,以后有你們忙的。”
接下來的四年,李光意識到當初輔導員所言非虛。
每天課程排的滿滿,早晨天不亮就去自習室搶座位。
周末,別的學院學生逛街、看電影、約會,李光和同學們還得上課。
尤其是考試前,就算平時認真預習、聽課,可是考前還得熬夜突擊。
四年下來,個沒長,頭發掉了不少。
最后一年畢業季,課程少了,但大家都更慌了,慌于對未來的安排。
沒有學長們的前車之鑒,大家只能從老師及別家大學相似專業的學生們打聽。
生物技術專業聽著高大上,但只有本科學歷很難找工作。
班里大部分人選擇考研,一部分人選擇去制藥廠、生物公司等企業。
還有一個應聘了某研究所課題助理崗位,當然是沒編制的臨時工。
李光還是想進醫院當醫生,所以一開始選擇考研,想跨專業考個臨床系的研究生。
可惜考研失利,想當醫生只能等明年再考。
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不能再跟家里要錢生活,李光決定一邊工作一邊考研。
要找工作也要找個跟醫生相關的。
本著這條原則,李光從眾多招聘信息中找到一個本市三甲醫院檢驗科招聘合同工,專業要求相對寬泛,他可以報考。
雖然只是招聘合同工,招聘流程也相當嚴格,筆試、技能考試、面試,一項不落。
確定目標后,李光開始認真準備。
眼前已經是春末夏初,班里大部分同學要么考研通過,已經開始準備進入研究生生活,要么找好工作,準備拿到畢業證后就去公司報到。
宿舍六個人,只有李光一個還在準備應聘考試。
舍友們看李光看書看的辛苦,于是提議晚上去學校附近一家私房菜館聚餐。
一開始李光不想去,但架不住舍友們軟磨硬泡,最后被硬拉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