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喜突然明白,來人必然是一位大賢,身具無邊功德。他連忙吩咐左右開關相迎。
楊拓正在思索之間,突見函谷關關門大開。一個身穿官服之人,領著一眾士卒前來迎接。
楊拓頗有些奇怪,心道這伊喜莫不是有什么異能,不止能知道老子將至,還能知道他也會來。
不提楊拓正思索間,那身穿官服之人忙上前行禮,道:“人族伊喜,見過先賢!”
楊拓聽其所言,正是伊喜。這伊喜可不簡單,老子西出函谷關之時,伊喜拜其為師,得傳《道德經》上下兩卷。
經過刻苦修行,后來成為文始真人,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統領八萬仙土,為道家的大神通者。
不過此時,楊拓觀之,其雖修有法力,卻尚未入道。楊拓隨即開口,問道:“你為何說我乃人族先賢?”
伊喜又行一禮,答道:“我觀先生周身金光籠罩,有無邊功德,是以知道是有大功德的先賢!”
楊拓點點頭,這伊喜果有幾分奇異。這時伊喜見了楊拓面容,卻又是一驚:“原來是國師當面!”
說著,伊喜便大禮參拜。此時離周朝建立,不過百余年。楊拓的事跡還在天下流傳,又有不少國師廟宇,其中有不少楊拓的畫像與雕塑。
而伊喜作為周朝的官員,又是修道之人,自然不會認錯。
楊拓見其大禮參拜,隨即右手一揮,便將其扶起。既然伊喜已經前來迎接,他就打算在這函谷關中,等候圣人法架!
隨即楊拓在伊喜的擁簇之下,進入了函谷關。伊喜為其安排了房舍,楊拓就安心的停留了下來。
伊喜每日必然前來請教,楊拓也知無不言,必為其解答。
這一日,伊喜前來之后,卻不再請教,而是大禮參拜,道:“國師在上,伊喜自幼慕道,卻未得真傳,以至于如今尚未入道。”
“請國師念伊喜赤誠之心,收入門墻,好使伊喜得聞大道。若我有此福分,朝聞道,夕死可矣!”
看著眼前的伊喜,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接觸。楊拓發現伊喜向道之心甚堅,卻是一個好苗子。
不過不久之后,太清圣人即將至此,那才是伊喜得機緣所在。如果現在收其為徒,豈不是斷了他的機緣。
伊喜如此尊敬他,他又怎么能如此行事。于是開口道:“你身有道緣,只要保持本心,將來成就必然不低,又何必急于一時。如今函谷關將有圣人將至,你又何必舍本逐末!”
不是楊拓沒有自信將伊喜教導好,而是圣人當面,有一條陽光大道,又何必行他這崎嶇小路。
伊喜聞言,卻沒有面露喜色,而是一臉遺憾,為自己不能得入國師門墻,而感到遺憾。
楊拓見狀,說道:“你既不信,我傳你紫微斗數,觀星之法,你自然明白!”
楊拓為何如此說,那是因為他已經能夠感受到,自東方而來的無邊紫氣。
太清圣人老子,已經分身臨凡,正朝函谷關行來。一路上沒有作任何遮掩,他作為紫微大帝,執掌群星,可謂是最先察覺的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