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選擇儒家,或許就與仙道無緣了。儒家講究的是入世,仙道講究的是出世。
楊拓也不準備放棄仙道,轉修儒道。他還是更喜歡仙道的逍遙,儒道在紅塵之中磨練,也不是他所向往的。
如果不選儒家,在十二個大學派之中,唯有法家方可與其媲美。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以法治代替人治。作為后世的穿越者,楊拓對于法是最熟悉的。
對于法家的潛力,他是最清楚的。按說楊拓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法家,而且法家也沒有一個創立者。
是人族經過一代代的發展,最后韓非子成為集大成者。不像儒家的孔子,還不知道是哪一位大能轉世。
就算是如此好的條件,楊拓最后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因為法家最適合的還是神道。
他若以法家為根基,最終怕是要放棄仙道,以紫微大帝為根本,修行神道。
這么選擇跨入混元或許不是問題,不過想要證道成圣,卻還是差了少許。
以紫微大帝配合法家,最后或許可以修成口含天憲,言出法隨這等大神通。
楊拓還是有些猶豫,他將法家作為備選。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法家就是他最后得選擇。
就算因此步入神道,也沒有關系,一切都是為了證道。真到了那個時候,他與昊天上帝怕就是最大的對手。
二人必然會為了道途,拼個你死我活。若不是真的沒有選擇,楊拓也不愿意走這一步。
他也沒有把握可以勝過昊天上帝,并將神道補充完善,走出一條通天大道。
他接著考慮的便是農家,農家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農家的傳播必定可以使人族昌盛。
畢竟民以食為天,吃是天下第一等大事。吃飽穿暖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再加上他又著有“農書”,可以說創立這個學派的一切,都早已準備完畢。
楊拓取出“農書”觀看,如今這農書早已不是當初的樣子。經過他不斷的傳播,如今的農書已經是一件功德靈寶。
用以鎮壓農家的氣運,也是完全沒有問題。而且楊拓所掌握的節氣之道,對于農家來說,也是聯系緊密。
從正常來看,這農家比法家還更適合楊拓。不過在楊拓看來,農家的發展潛力,卻是不如法家。
農家了不起支撐一個大羅金仙,法家卻可以支撐一個混元散仙,或者混元真仙。
因為農家止步于人族,法家卻可以用于神道。諸天萬族,有許多種族根本就不需要進食。
他們餐風飲露,吸納天地靈氣,就可以生存。比如天人一族與阿修羅一族,他們自降生就可以吸納天地靈氣。
更有許多水中的種族,根本不能行農道。還有那巖石、戈壁、火山之中的種族,元素之靈等等種族,都不需要此道!
農家先天就有些不足,更別提以此證道成圣,那是想都別想。能以此成就大羅金仙,那也得虧人族作為天地主角。
換一個弱小的種族,怕是連大羅金仙都支撐不起來。
最后便是墨家、陰陽家、兵家、醫家,都是不錯的學派,至于名家、雜家、小說家、縱橫家,則被楊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