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書立說,非是什么不可見人之事,你不必在意。凡是大能者,有人呼喚,自然會有所感應。你將吾等記于書中,我等自然就會知曉!”
楊拓在才反應過來,這可是仙神顯圣的世界。凡有言,必有感!
當然,他以乾坤圖遮掩天機,也不是沒有作用。至少一般人,就算將其記載入書中,也不會知曉。
只有老子與伏羲這種大能,又與楊拓有所關聯,方才可以探查一二。
這么想來,諸位圣人肯定也能知曉。不過也沒有關系,只是著書立傳,又不是褻瀆神圣。
他以乾坤圖遮掩,也只是為了避免被打擾。
楊拓回過神來,先行了一禮,隨后說道:“弟子于山谷之中欲著一《史書》,不想弟子見識淺薄,所知甚少,這才來火云洞請先賢相助!”
神農這時候,開口問道:“何為史書?”
楊拓答道:“記載歷史發展的書籍是為史書!”
神農又問:“何為書?”
楊拓忙將史書取出,呈于三位圣皇,說道:“弟子以草木制成一種可以書寫之物,喚作‘紙’,以紙裝訂成冊,記錄智慧,是為書!”
軒轅圣皇先接過史書,看了一遍,高興道:“此書甚善,特別是這紙,于人族發展,大有裨益!”
說著便將史書遞給了伏羲,說道:“兩位皇兄可以看一看,這紙張推廣開來,必定會對人族產生巨大的影響!”
待得伏羲與神農看過,二人點了點頭,伏羲方才說道:“皇弟所言甚是,只要推廣開來,我人族氣運必將大漲!”
楊拓見三皇看過史書,只是對紙張贊譽有家,對于自己的史書,只字不提,還以為自己的史家不過如此。
他都不由有些懷疑自己選擇的道路是否正確,不過他終究也不再是凡人。
只是略有所感,就定下心神。既然選擇了道路,就要義無反顧的走下去。
其實他卻是有些想差了,三皇之所以只是推崇紙張,而不提他所著之書籍,是因為大家所處的位置不同。
三皇所需要的是壯大人族,人族壯大,三皇自然會從中獲益。而史書不過是楊拓一人之道,雖可以教化眾生,卻于其他的教化之道無異!
而紙張卻是不同,紙張可以作用于整個人族,所有的學說都能使用。只要紙張取代了竹簡、獸皮、金箔、玉簡等物,人族的文化傳播,必定都更加便捷高效。
以三皇的眼光,在看到史書的一瞬間,就明白了紙張的價值。廉價、輕便、高效,雖有不易保存的缺點,但是對于人族來說,卻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缺陷。
是以三皇對于紙張的重視,還在史書之上。
這其中也有楊拓低估了紙張的作用,他以紙成書,著成天地間第一本書籍。這或許是與建立史家一般,是會影響到他道途至關重要的一步。
等三皇確定了紙張的作用,這才關注起楊拓所著的史書。
還是軒轅圣皇率先開口道:“你著史書,有何用意?”
楊拓答道:“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史明智,使后人不再重蹈覆轍!”
“雖不做具體的教化,卻可以使人在其中自行領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總會是能有所得!”
三皇相視一眼,同是開口道:“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