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三書所載,都是大道之言,經世致用自無不可。
而史書看起來,并未記載多少實用之言,完全是前人的一言一行。
可正因為如此,史書又包羅萬象,每一個人都能從史書之中,看到自己所需要的。
比如我就在史書之中,看到了禮。”孔子如此說道。
楊拓隨知道史書可以開啟智慧,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并不知道孔子會學到些什么。
如今依孔子所言,他還真從中領悟了一些,而且還是他終身追求之“禮”。
“試言之!”楊拓說道。
孔子先是鄭重的行了一禮,方才說道:“自開天辟地以來,我人族懵懵懂懂,猶如嬰兒初生,萬事不明!”
“但是我人族發展到如今,已為這天地之主角,為何?蓋因三皇治世,五帝定倫!諸多先賢的努力,方才有今日之成果。”
“他們為人族制定了規則,讓人族延著規則發現,并不斷的改進,完善規則。這些規則,指引著萬千人族的發展方向。”
“在我看來,這些規則就是禮。人族只要遵從這些規則,這些禮,就可以得到發現,違背了禮,就會衰敗。”
“遠的不提,只說前朝,殷商因夏失禮,而得天下。又因紂王帝辛不守規則,妄自尊大,不尊禮,而天下沸騰,萬民相棄。”
“而文王守禮,以禮治國,方才有諸侯相投,萬民相擁。最后武王伐紂,開創了這大周基業。”
“然而,不過區區數百年,后世之君與一眾諸侯,都已經背棄了前人之禮。他們貪圖享樂,肆意攻伐,以至于天下動蕩,紛爭不斷。”
楊拓聽著孔子所言,也不說對還是不對。“禮”確實是一種規則,眾人都需要尊守。
守禮能使萬民各居其位,各行其道,可以減少紛爭。然而僵化之禮,也會禁錮人族的發展。
禮還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的改進,發展。但是這一點又談何容易,利益的獲得者,總希望禮朝著于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
他們會千方百計的阻止變革,為了自身利益,或許還會弄出一個有違時代之禮。
這時的禮就與人族無益,而且會限制人族的發展。
不過天地負陰而抱陽,有正就有邪,有得必有失。沒有任何一種制度,規則可以萬世不易。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只要踐行它,發展它,自己就會離大道越來越近。
孔子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道,縱然自己的“道”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卻已經入了門。
只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踐行,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終有得道的一天。
這時,孔子又繼續說道:“我從史書之中明禮,而幾個弟子也各有所得。”
“因此,史書才最為我所喜,我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收獲。史書包羅萬象,智慧無窮無盡。”
“而且隨著歷史的發展,史書不絕,記載得越多,其就蘊含著無限可能。”
他最后總結道:“史書包羅萬象,縱是醫、農、歷,也可以在其中找到身影!”
“其如道一般,可以包容萬物。可以將任何的學識,都載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