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非常不順的楚嬴帝隨手把手上那羅里吧嗦的奏折給摔出去,竟彈劾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算了,文筆還那么差,一整篇基本都在注水,半天都沒把事情講清楚。
讀了那么多年書,寫了那么多年文章,居然連抓重點都不會,不是廢物點心是什么?
殿內伺候的內侍立刻跪了下去,低著頭不敢觸到帝王的怒火。
楚嬴帝的聲音極為冷淡,明明沒有多少怒火,卻更叫人心驚膽戰,“把這些奏折給朕丟回御史臺去,告訴那些人,不會寫奏折就給朕滾回翰林院去學。”
內侍們:“……”
這這樣說,御史臺那些老衛道士會氣吐血的吧?
一群官職不低的老御史們,還要回翰林院重修?面子里子都丟完了吧?
陛下,您真的保證,明天那些腦子都是奇怪東西、自詡清高的讀書人不會撞死在您面前?
不過,心里怎么想,內侍們還是快速地把奏折收起來,應了聲“遵旨”就退出去執行陛下的命令。
呵,御史臺那些討厭的糟老頭子吐血或是撞死了跟他們有什么關系?
公公們還恨不得他們死得不夠快呢!
要知道,那些腦子有病的御史最愛的就是彈劾他們這些內侍了,仿佛他們不管做什么都是在禍亂朝綱、禍國殃民一樣。
呵呵,還不知道多少次指著他們督主的鼻子罵,該死的老東西們。
好在陛下也很討厭這些老東西,就沒給過他們多少好臉色。
只是大部分內侍們不太懂,陛下既然不喜歡他們,為什么還要留著御史臺呢?
他們當然不知道,楚嬴帝再討厭天天喜歡對他的事情指手畫腳、揪著一件雞毛蒜皮小事就能搞得天翻地覆,一股子酸儒氣息,沒半點眼色的御史,他也不會真對御史臺出手。
御史監察百官、聞風奏事,雖說十件事有九件是御史們拿著雞毛當令箭,但卻很直接的,讓皇帝了解到官員、皇親國戚和民生百態,是他安插在下面的一雙雙眼睛。
陛下表示:總不能讓朕把自己的眼睛給挖了吧?
何況,雖說那些御史真的很煩人,腦子也刻板固化得時常讓楚嬴帝想找太醫給他們治一治,可正是這種古板,也讓御史臺成為了擁護皇帝最堅實的力量。
歷朝歷代,御史從來都是保皇黨。
只要楚嬴帝沒做什么天怒人怨、沒有讓大楚涂炭生靈、江山傾覆,他就是最正統的帝王,縱然御史們罵他是昏君,卻是有種“愛之深、責之切”的感jio,雖然這樣說實在有點讓楚嬴帝接受不了。
但這也是實話,御史們再跳腳楚嬴帝的專制霸道、視祖宗禮法為無物,可他們永遠不會背叛帝王。
比如王御史,雖然他早朝時候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家族私下也不干凈,但他跟之前那些膽肥到敢算計刺殺的楚嬴帝的家族完全不一樣。
所以,楚嬴帝才不介意將他交給三司會審,最后多少也會給他一些寬容。
當然,這也是楚嬴帝在敲打御史臺,他容得下御史臺,但不會容忍他們企圖操縱君王,什么都要對他指手畫腳的,多給他好好監察下面的官員,挖出那些蛀蟲不好嗎?
天天揪著朕寵信宦官?
不讓宦官分權,難不成要他被世家門閥操控的內閣架空了皇權不成?
楚嬴帝心里太清楚了,一方坐大,只會腐壞了整個朝堂、江山,讓他的皇權岌岌可危,只有兩虎相爭,誰才不敢亂伸手,下面也不敢陽奉陰違,畢竟誰都不想給誰把柄。
所以看著這些年楚嬴帝一直在打壓世家門閥,一直在扶持東廠,但十多年過去了,世家倒了嗎?內閣瓦解了嗎?
都沒有!
世家現在活得是小心翼翼,內閣也被分了一半的權力,但他們都好好地活在那,還能各種蹦跶,這其中可少不了楚嬴帝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