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說,如果要達到巴比倫現在的體積,上面的重力起碼要是藍星的十幾倍,但現在,巴比倫的重力雖然夸張,卻遠遠小于理論值。
因為羅桓把巴比倫星中心給掏空了一部分,減小了行星質量,削弱了重力。
“地底似乎也有些生命的跡象啊,順利的話應該會出現和地上不同的生態系統,老羅你要不要在地上地下之間開個洞,把它們串起來?”
小板磚建議道。
“當然。”
羅桓也有同樣的意向。
于是地上地下之間,有了一條狹窄曲折幽深的小道。
擴建完成之后,羅桓將視線投在巴比倫星表面:“你說,這場演化什么時候能夠放緩。”
演變不會停止,只會放慢。
當目前的以太和動植物逐漸趨向當前階段的完善以后,物種更迭的速度就會放緩,而巴比倫星的生物格局也將初步定下。
那時,食物鏈已經清晰明確,不會被突然出現的新物種擾亂顛覆,世界趨于平穩,才是文明出現的合適時機。
“快了快了。”
七號的回答不是敷衍,確實快了。
新物種出現的速度已經大不如前,如果說剛開始的時候,物種變更像是井噴,那么現在就像是雨水集成的小小溪流。
以太賦予的能力不能夠穩定遺傳,所以一個物種,只有幸運到幾乎每一代都有被以太鐘愛的寵兒,才會漸漸產生質的變化。
于是得到質變的那一支,和原本的物種區分開來,變成了兩個物種。
羅桓將質變之后的物種稱作原本平凡物種的上級種族。
這種質變延續了很多代,跨越了很多階段,也有不同的方向。
森林亞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他們本就身體高碩,在與以太融合以后,便朝著更高更強的方向進化。
時至今日,最初的森林亞人已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許多種類的巨人。
山丘巨人、冰霜巨人、銅巨人...等等分支,皆是由森林亞人演變而來。
他們的數目稀少,未能形成較大的聚落,游離在其它亞人的視線之外。
而目前,森林亞人的最上級進化形態,被許多擁有智慧的生物稱為:泰坦。
“真是不得了。”
羅桓嘆道。
在科技文明中,還算正常的森林亞人,來到巴比倫星之后居然產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擁有了數條進化路線。
這樣的例子,并不罕見。
“咱們要做些什么嗎?”
羅桓有些難耐。
即使已經是見習造物,他也仍是第一次接觸如此不可思議的世界。
非常好奇,非常欣喜,非常想做些什么。
他已經不滿于僅僅在至深至遠的太空中,通過影像來了解這個嶄新的世界。
他渴望貼近它,更清楚更仔細地了解它。
小板磚瞥了他一眼,見其視線一直停在剛擴建的星辰之上,便知道自家搭檔的心意,于是聳了聳肩:
“沒什么限制,這是你的世界,你可以進入其中,扮演喜歡的角色,并且在需要的時候,將文明進程朝前推上關鍵的一把。
甚至只要你愿意,它就是你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