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簡單地吃了些東西,帶上工具,在昏沉的早晨向話語里的地點小跑過去。
……
……
如果只有生者對死者的祭拜存在,而沒有死者對生者的蔭庇反饋,那祭拜的新習俗對于生者來說就只是寄托追思的簡單形式。
這意味著難以持久。
除非一個人生前留下膾炙人口的故事或是傳說,否則等到親朋故舊都死去,便再沒人記得他,自然也就沒了祭拜和思念。
即使后人偶爾記起,祭拜的敷衍也大過思念,沒太大價值。
所以阿諾沒直白地要求凱諾送祭品,而是先留下了他能給的,能稱之為庇蔭的東西。
一箱子被人遺忘的古金幣。
這類藏寶就和沉船一樣,一旦記得藏寶地的人在開啟藏寶地之前都沒了,那么它就會消失在歷史中等待幸運兒發掘。
巧合的是,阿諾曾遇上過在這里藏金幣的靈魂,得知了這里有箱子金幣。
對于早年埋下金幣的靈魂來說,這箱金幣已經屁都不是,再有價值,在冥府也一錢不值。
于是他埋下的金幣,被阿諾當成了給予后人的福澤。
看著凱諾從牧場出來,又將信將疑地來到藏寶地,最后在找到一箱古金幣后欣喜若狂地感謝祖先,阿諾點了點頭。
他這個渡神,能為后人帶來的東西,除了用掉西格斯的人情,依靠和巨龍精靈們的關系帶來便利之外,暫時也就只有這些了。
除開單純的想念,身為冥府人間溝通橋梁的阿諾,認為祭拜和福澤,類似于生者與死者的價值交換。
死者給生者福澤,祭拜才能長久;生者給死者祭品,也能獲得裨益。
只不過現在這套交易形式限制很大,只有阿諾自己才能做到福澤后人,且形式極其局限單一。
而且,阿諾發現,除了祖先與后人的關系,還有別的辦法,能獲得祭品和更多的裨益。
仍然是傳說。
他得到的第一份祭品,紅蘋果,不是后代給予的,而是他作為保衛家鄉的戰士獲得的。
假如,讓自己的聲名與司職流傳出去,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那么別說祭品,恐怕還會另有其它的、暫時不可知的巨大好處。
所以他來這里,也不僅僅是想給予凱諾幫助,并要些祭品。
“凱諾,我的孩子。”
阿諾飄在挖出金幣的河流之上,于無人處顯露出虛幻的身形,也顯露出代表冥神神職的金色描邊兒,向自己的后代招手:
“不必害怕,我想經過夢境和驗證,你已經能夠辨別我的話語是否值得信任。”
“這些金幣,算是對你夢想的支持,希望你能在法師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我在深紅軍團、精靈等族群里都有些關系,在你困窘的時候,能夠向他們求助,這是我能為你做的第二件事。”
“最后,有興趣聽一聽死后世界和我的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