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您是我的師父,我為秦國的國君,自然是國家大事了。”
聽到嬴政的話,萬俟均的心里倍加感動。
“還算你小子有良心。”
嬴政笑嘻嘻的說道:“師尊,徒兒本想讓你來擔任丞相之職,但您婉言謝絕,太尉,您也不要,那要不徒兒封你為太師如何?”
萬俟均思慮片刻,終于是點了點頭,這個職位倒是很適合自己。沒有明確的規劃范圍,說白了就是嬴政的老師而已。
“師尊,太尉之職我想留給相父!”
萬俟均有些動容,張儀恐怕再也回不到秦國了。但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夠勝任太尉一職,留給張儀也無可厚非,待日后有可提拔的人選后,再任職也不遲。
第二日,嬴政召集百官,在天宮里正式拜韓非子為相,蘇秦為御史大夫,太尉為張儀。
“今日,寡人任命萬俟均為太師,賞賜打王神鞭,上可打無道昏君,下可打奸佞小人。見此鞭,君王亦要參拜!”
嬴政此話一出,朝野震驚。萬俟均的年齡只比嬴政大了八歲,但他的權利已經壓過了嬴政。連嬴政都要參拜,那下面的大小官員誰又敢不參拜呢?
萬俟均心里一緊,這小子在搞什么?給自己這么大的權利,萬俟深感不安。
朝會結束后,萬俟均找到嬴政,想要問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師尊,之所以給您這么大的權利,是因為徒兒明白,您不拘于束縛,但身處朝堂,總會有一些不便之處,有了這些權利,您便可以不上朝、不參拜、但又與那些人產生不了直接的利益關系。”
萬俟均瞬間明白了嬴政這么做的意義,他這是在保護自己。也是絕對的信任自己,不過在這個時代師徒之間倒是很少有反目成仇的,就算是帝王的師父,也大多不會參與朝政,只是負責規范君主本身而已。
沒想到嬴政小小的年紀,便能參悟到這一點,不虧出生于帝王家。
從小生長于帝王家,嬴政也見多了自己當初父君的無奈,尤是商鞅變法之際,產生的朝堂矛盾越來越深,最后差點殺了商鞅,只不過父君全力支持商鞅,并且給了他很多權利,這才保住了商鞅。但嬴政明白,商鞅早晚都會慘死,只不過后來異族入侵,商鞅為國盡忠了。
商君自己也明白自己的下場,與其日后凄慘收場,不如壯烈犧牲,這樣還能全自己忠義之名。這也是為何商鞅讓張儀帶走嬴政的原因,這一點大家心照不宣,只是秦國的那些世家們沒有想到,秦國重建,新王登基,依然遵循商君之法。
商君已死,但商君之法還在,并且有了新的丞相,韓非子!
隨著日后秦國越來越壯大,這種矛盾還會加深,嬴政不想這把火燒到萬俟均的身上。而韓非子,自己活著的時候必然可以保他無憂,但如果自己哪天死去呢?只有靠萬俟均去保他了!不得不說,十一歲的嬴政,政治頭腦還是很敏感的。
任命一事落下帷幕,接下來便是萬俟均要出使唐國了。
早些年,萬俟均周游列國時,曾經去過唐國。
而這次自己前往,身份卻不相同了。李世民此人,虛懷若谷,是秦國未來最大的敵人。至少現在的萬俟均自認為,也沒有什么把握能夠戰勝唐國。
如今,萬俟均期望的便是,漢、唐一戰,能夠讓兩國元氣大傷,他們秦國可以從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