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賢者也是閑著111、20210510013721984、謝謝支持打賞)
總部的醫院,主要業務是收治傷兵。
但是作為百姓的子弟兵,八路軍的總部醫院對老百姓也是開放的。
所以經常會有附近的老百姓生病了,送到這里來。
但是很多時候,像這種野戰醫院,對老百姓的病幫助并不是很大。
因為這很多都是側重于這槍傷刀傷炸傷之類的傷痛,側重于傷口縫合以及用磺胺防止感染。
而對于老百姓生了病方面,應對的就沒有那么專業。
畢竟好的醫生,大多都去重慶那邊。
比如,今天一個老百姓送來個孩子,就讓醫院束手無策,可能如果陳瀟在這里會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因為這孩子得的是感冒,不過就是嚴重些罷了。
感冒這個東西啊!
一般老百姓都會得,一般都會是抗一抗就過去了,過幾天就好了,實在好不了了,才會去看大夫。
這個時代治感冒可不要去那些西醫醫院,藥貴不說,還不是很有效。
離二戰不遠的一戰,戰死才一千多萬人,但一場發源于美國的大流行性感冒,就弄死了歐洲三四千萬人,這在我國是不敢想像的。
畢竟我國人口如此密集,如果感冒能在我國流行得這么狠,死的怕不得有一兩億。
一戰時,西方對感冒這種病可以說除了放血療法外,還沒有什么比較好的辦法。
直到阿司匹林的出現,至于這種藥出現的時間,有人說好早了,1899年左右,但真正確定療效并投入生產是1934年左右。
這種藥第一個作用是鎮痛,用于感冒雖然沒有什么療效,但可以讓人不會那么難受,第二個作用是抗炎,對一些細菌引發的炎癥有些療效。
但對于感冒來說,最重要的是這個藥的解熱作用,這才是對感冒起作用的地方。
這個作用,與喝碗濃姜湯沒什么太大的區別,無非都是發汗,可能發汗的作用都還沒有姜湯好。
這也是為什么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現代醫院里都說,感冒是吃藥好不了的,根本就沒有治療感冒的藥,只有緩解感冒癥狀的藥而已。
而且后來還發現,如果十**歲以下的孩子在得了病毒性感染疾病時服用這種藥,就有可能會得瑞氏綜合癥(一種藥物的不良反應,有較高的死亡率),所以二十一世紀的醫生絕對不會建議給十九歲以下的孩子使用這種藥物。
而這個時候,在我國有這種藥物的大多都是上海等大城市,像根據地這種窮地方是不可能會有這種東西的。
正是因為感冒這個病,老百姓一般都是自己抗一抗,實是抗不過了,就已經是抗不住了。
通常這個時候,一般都會去縣里的醫館,讓大夫瞧瞧,開一方湯藥,實在抗不到縣里,就這么燒死了,那也是命!
因為縣里都太遠了。
不說這個年代,就算是陳瀟沒穿越前的那個年代,他朋友的老岳父,還不是因為一場感冒引發的肺炎去了。
所以,別看在現代稀松平常的一個感冒,在這個年代也是經常要人命的。
朱醫生看了看孩子的眼瞼,再用聽診器聽了聽肺部,再看了看孩子的咽喉也沒有發炎,然后對背著孩子來的老漢說:
“只是感冒發燒,雖然有點嚴重,但我們現在沒有治療感冒的藥。
如果在上海,我可以弄來阿司匹林。
但這里,恕我無能為力了。
你可以把他先背回去,有什么情況可以再來找我,我記得你家里不遠。”
本來朱醫生想讓他們住下的,可一想還沒床位了,只好讓老漢先把人背回去了,抗一抗應該能抗過去的,畢竟這么多年老百姓不都這么過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