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面前的場景,易佳慧也猶豫了起來:“根據地圖資料,就是這里了...”
似乎是為了回應顧白的質疑,其中一間平房內,傳出了朗朗書聲。
“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兩頭垂下幾根繩子,掛著沉甸甸的物品...”
正是小學必學的課文《挑山工》。
原本也已經快要倒塌的校匾也被眾人發現。
河壩村小學。
直到確認,這里真的是一間學校,顧白頓時沉默了下去。
之前在網上搜集資料的時候,類似的圖片看的很多,但真當這幅場景出現在自己眼前,那種感覺真的無法言喻,根本沒辦法想到,已經是2017年的華國了,竟然還有這種情況的學校...
忽然,一名有些駝背的男子從校內走了出來。
男子大概50多歲,身形鞠嘍,穿著淡綠色的普通外套,看著面前打扮的光鮮亮麗的顧白等人,有些拘謹的開口道:“請問你們找誰?”
說話沒有絲毫口音,而是標準的普通話。
易佳慧看到有人,連忙走了上去:“您好,請問您是河壩村小學的老師或者工作人員嗎?我們是從滬上過來的一家慈善基金會,想向你們了解一下這里的情況。”
聽到易佳慧說是搞慈善的,男子渾濁的眼神瞬間變得清亮。
“是是是!我是河壩村小學的校長,我叫靳樹林。”
得到靳樹林的回答,易佳慧回頭看向了顧白。
“靳校長是嗎?我叫顧白,是從滬上來的,這些都是我們慈善基金會的工作人員,我們之前應該有工作人員提前聯系過你吧?”
按照莊可信的話,總共21家學校,應該都通知到了。
“山里潮濕,咱們別在外面說了,先到里面坐著吧。”
顧白也是同意了靳樹林的話,跟著他一起走向那幾間平房,看著靳樹林走路有些踉蹌,顧白連忙一把將他扶住。
幾十米的路程,卻走了好幾分鐘。
顧白卻沒有絲毫不耐煩,扶著靳樹林,一邊詢問著河壩村小學的狀況,一邊緩緩前行。
一間不足10平米的小屋內,擺放著一張床,和一個桌子,床單被褥被折疊的整整齊齊,書桌上也是擺滿了書籍和試卷。
“學校加上我總共就5個老師,也就沒有修建辦公室,這里是我平常起居的地方,也就算是校長室了。”
靳樹林笑呵呵的說道。
這已經是顧白在河壩村小學生體驗的第二次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