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他確實寫的跟原本不同,里面某些跟這個世界歷史無關的地方他就給去掉了。
別的好像也沒什么了吧。
這可是能被稱作“第二國歌”的超級神曲!
難道孫老頭還看不上?
孫啟正沒搭理他,他只是對趙麗芬說道:“趙老師,您來聽聽這首歌。”
說著他又讓工作人員把歌放了一遍。
趙麗芬是位戴眼鏡的慈祥老人,不過她溫潤的氣質還能看出年輕時的靈動。
聽著這首歌的時候,她手里下意識打著拍子。
等歌放完,孫啟正問道:“趙老師,這首歌您一會兒能唱嗎?今年是建國七十周年,我想以這首歌來開場。”
趙麗芬想了想,接著搖了搖頭,語氣平和,“這首歌很棒,但我不合適。”
頓了頓,她問道:“不知道這首歌的創作者是哪位老師?”
孫啟正一拉邊上正自顧自尷尬的方言,“就是他。”
趙麗芬眼眸一亮,笑著夸贊,“好孩子,這歌寫的真好。沒想到你這么年輕。”
她本來還以為這首歌是哪位老先生作的呢。
方言靦腆撓臉,“也沒有啦......”
他現在尷尬的腳指頭都要把地毯摳出個洞來了。
雖然他確實補完了這首歌,但畢竟這首歌原版的作者不是他。
這首歌的原作者是王莘老師。
他三十二歲那年從天津去北京出差買樂器,路過**的時候看到國旗在晚霞中迎風飄揚,當時就靈感爆棚、思緒如飛。
在回天津的火車上他就在煙盒紙上寫出了曲子跟第一段歌詞。
回到家之后他又連夜寫出了第二段和第三段歌詞。
這種巨匠寫出的歌曲,方言怎么好意思心安理得的據為己有?
他現在尷尬的感覺,就仿佛偷偷拿了老媽的錢然后買了少兒不宜的漫畫,結果被老媽發現然后在全家面前公開處刑一樣。
就是那種大腦空白、臉頰發熱,恨不得時光倒流的尷尬。
趙麗芬只當是年輕人內向謙虛。
不過方言這種反應也讓她眼神更慈祥了。
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才華,可是卻又如此謙遜。
這樣的年輕人怎能不討人喜歡?
她拉住方言的手,輕聲道:“這首歌我總覺得唱的有些單薄,我感覺可能需要合唱才能體現出這首歌的氣勢,孩子你是怎么想的?”
方言忙不迭點頭,“趙老師您說得對,這首歌確實是合唱起來才有那個感覺。”
“這......”孫啟正皺起了眉。
聽他倆這么一說,他也覺得是應該合唱。
但都已經把人家趙老師喊過來了......
似是看出孫啟正的顧慮,趙麗芬笑著替他解圍,“可惜咯。”
她慈愛地抬頭看著方言,笑問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方言,二十七歲,是個導演,未婚,沒女朋友。”方言直接交底。
“好孩子,那以后有空了我給你介紹幾個好女孩兒。”一提起這個,老太太眼睛都亮了。
“那倒不用。”方言忽然想起一件事,“趙老師,我新電影的片尾曲能請您來唱嗎?”
沒錯,就是下一部他打算拍的電影。
等《黎明前夜》這個副本百分百攻略完畢之后他就要開拍。
拍的就是林玉清的故事。
孫啟正也來了精神。
畢竟方言下部電影他老爹也在關注著。
“沒問題,不過到時候你得把歌先拿給我看看。”老太太拍拍他手背,“錢就不用了,到時候我給你介紹的姑娘你得見見。”
方言:“啊這......”
老人家都這么喜歡給人介紹對象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