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姑蘇城的普通郎中們都是靠給人治病養家糊口,老百姓得的病都是尋常的傷寒、感冒、傷痛之類,藥書中當然是記載一些常見的病。
奇難雜癥往往一年,甚至數年也未必見到一例,如果專門研究奇難雜癥的話,哪怕再高明的郎中也會餓死。
正因為此,當年蘇老爹、蘇大娘帶著蘇塵在偌大的姑蘇縣城尋藥治病,卻沒有任何一家藥鋪的郎中、藥師大夫說得清,蘇塵得的是什么病。
最終是在寒山道觀,吳郡第一世外高人寒山真人,給蘇塵確診了病因。
蘇塵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在藏書閣一層找出了所有的奇難雜癥藥書,總共四五十本,逐一翻看。
但卻沒有在任何奇難雜癥的藥書里,發現過“青石淚”這樣的怪病。
“怎么會沒有呢,難道除了我,就沒人得過這種怪病?...也不對,如果沒藥師大夫見過這怪病,那寒山真人又怎么會說,我被老天嫉恨,得了天恨病?”
蘇塵苦惱不已。
尋思許久,他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寒山真人是一位高深道士,并非藥師,所學的也并不是藥術,而是道術。
說不定在道家典籍之中,能有所發現。
蘇塵想到這里不由興奮起來,立刻在藏書閣的雜書堆中,尋找各種道書。
終于,在數十幾本書頁陳舊,厚厚積塵的道家書籍之中,蘇塵驚奇的翻找出了一些跟他病狀神似的語句描述。
“人皆有元神,寄于‘泥丸宮’,武者俗稱上丹田。道家則將泥丸宮,稱之為紫府,別稱靈山。”
“靈山者,心也。”
“眼通心。靈山裂,則元氣泄。元氣泄,從目溢出。”
寥寥數句的模糊描述,卻令蘇塵神情一震,瞪大了眼睛,感到驚喜。
李魁師父從未教過他什么是‘元神、靈山’,只簡單的提過上丹田,可以煉神。
蘇塵也不懂煉神是什么意思。
但‘眼通心。靈山裂,則元氣泄。元氣泄,從目溢出。’這幾句話,他卻是看懂了。
這分明跟他的病狀極其相似。
“這娃可能是得了天恨病,體內漏了元氣。這娃一哭,元氣就從眼里漏出來了,變得病怏怏。用參藥補元氣續命的法子,或許可救。但也只能救得一時,治不了病根。這是早夭之病,無藥可治!”
昔日,爹娘也說起過,寒山真人給他診病的時候說過這樣的話,再和這些道書上的描述,進行結合印證。
十有**,正是他體內的某處神秘之處,漏了元氣。這些元氣隨著眼淚一起流出來了,導致身體變得極其虛弱。
至于漏出來的元氣,化為眼淚從眼眶掉落下來之后,為何凝結化為一粒粒的小青石?
這是一個更為奇怪的現象,蘇塵翻遍了數十本道家典籍,也完全沒有找到一絲一毫的眉目線索。
連高明如寒山真人也沒有說出個究竟,只模糊的說可能是天恨石,糟了老天爺的嫉恨。
先不理會這些。
蘇塵想到此處,精神大振。
“靈山裂,元氣泄!”
單單這一句,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直指“靈山”,說不定這就是他的病根所在。
他必須要想法子找到所謂的靈山,才能親眼看到,證實“靈山裂,元氣泄”。然后,再去找到治療之法。
“人皆有元神,寄于‘泥丸宮’,武者俗稱上丹田。道家將泥丸宮稱之為紫府,別稱靈山。”
這一句則說明,靈山就在上丹田的泥丸宮中。
可是,人怎么才能進入泥丸宮,看到自己的靈山?
蘇塵如饑似渴的翻看各種道藏之書,繼續尋找線索。眼前這些線索遠遠不夠,他還缺乏具體的手段,去找到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