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之前因為找到了傳說中的亡靈黑經這件無價之寶而忽視了這幾個罐子是禮葬甕的事情,但罐子上的銘文他還是有好好辨認的。
然而聽到伊芙琳的話,陳墨卻有了一點靈感,拿起一旁破損的禮葬甕遞給了眼前的埃及學者,向他問道:“這上面寫的是什么?”
“偉大的塞赫美特,將心臟獻給你,愿你飽飲鮮血,庇護靈魂。”埃及學者將破損的禮葬甕拼接了一下,將辨認出來的銘文念了出來。
這段銘文并沒有什么問題,塞赫美特作為古埃及神話中象征戰爭的神靈,她的一大喜好就是痛飲人類的鮮血,在祈禱詞上這么寫恰恰代表了對她的崇敬和奉獻。
陳墨聽著這段銘文,也沒有找到什么線索,但心中沒來由的危機感卻讓他覺得這段銘文之中肯定隱藏著他所沒有發現的問題。
但是無論陳墨怎么翻來覆去的檢查,仍舊毫無頭緒。
一旁的伊芙琳也好奇的嘗試解讀過這些文字,可卻同樣一無所獲。
唯一可能稱得上收獲的,就是他們在打開其他幾個罐子之后,通過對比發現,這五個罐子并不是一批制造的。
“你們看這里,注意這里面的銘文!”伊芙琳向陳墨和埃及學者展示著自己的發現,因為光線的問題她劃著了一根火柴,用火光照亮了罐子的內壁,上面刻著一行細小的埃及文字:“這是僧侶體,古埃及時期只有祭司才會書寫的一種字體,不同于我們常見的圣書體,它更多的被用來速記和書寫,這上面寫的是兩個單詞,意思是‘塞赫美特的戰士’和一個名字,我只能拼出大概的讀音,沒辦法翻譯它的意思。”
“塞赫美特的戰士?這不奇怪,塞赫美特作為戰神,在那個時代信奉她的人也大多數是戰士或者有力量的人,自稱是她的戰士并不奇怪。”一旁的埃及學者對此似乎沒覺得有什么奇怪。
然而伊芙琳卻對此有著不同的意見,只是此時她手中拿的火柴熄滅,她打算再劃著一根火柴的時候,陳墨卻拿出了一個小型LED筆形手電,照亮了她手中的罐子。
“哇哦,這是什么?看著像是手電筒。”幾個人都注意到了陳墨手里的東西,不由得發出了驚訝的聲音,不過卻沒有覺得有多奇怪。
1925年的時代,愛迪生已經發明了可以商用的燈泡,而干電池也在1887年被發明,這種移動照明設備在19世紀末也已經出現,只不過沒有這么小巧和精致而已。
“就是手電筒,不過比一般的好用一點。”陳墨也懶得解釋,只是拿起罐子,用手里的筆形手電往罐子里照著,希望找到更多的發現。
而就在他轉動手上罐子的時候,伊芙琳卻忽然叫住了他,讓他拿著別動的同時,仔細辨認著罐子上因為透光出現的文字陰影。
“這是什么……”一旁的埃及學者也注意到了罐子上因為透光出現的文字陰影,扶了一下臉上的單片眼鏡,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這是罐子里面的文字,可是為什么會變成這樣?這個意思是……”
“神所選定的戰士。”伊芙琳辨識出了這段原本刻在罐子內部的文字因為透光而反過來之后的陰影所解讀出來的意思:“意思就是這些禮葬甕的主人,是塞赫美特所選定的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