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墨的統治下,現在的埃及已經和幾年前完全兩模兩樣了。
尤其是開羅,作為陳墨統治的中心,這座首都的變化可以說是最大的了。
城市內,大量新修建的建筑鱗次櫛比,有著良好規劃的街道干凈整潔,如果不是街上那些還穿著阿拉伯服飾的行人,甚至讓人幾乎以為這是歐洲某個大國的發達城市。
尤其是越靠近市中心的繁華地帶,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簡直刷新了人們對這片土地的認知。
再加上街頭隨處可見的古埃及文明遺留下來的古跡,現代文明與古老文明的碰撞,讓第一次來到這里的人甚至分不清自己究竟身處什么時代。
這一點對于兩位第一次前來開羅的英國特使來說,也是一樣的。
充滿了現代化氣息和活力的城市,甚至讓他們不自覺的拿倫敦來與其對比,結果確實他們沮喪的發現,雖然倫敦在他們心目中是無可替代的,而且這個時代的倫敦也依舊經濟發達,是世界的中心。
但是眼前這座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老城市,卻在現代化程度上將倫敦遠遠地甩在了身后。
如果非要做對比的話,其中一位去過美國的特使覺得或許只有大洋彼岸那個國家的紐約能夠在現代化上,和現在的開羅相比了。
畢竟滿眼皆是已經建好或者正在修建的高樓,高樓下都是寬闊整潔的馬路,加上開羅地處熱帶,陽光充足,更加不是終年霧氣彌漫的倫敦所可以比擬的。
坐上英國使館派來接他們的專車,兩位特使也不由得向使館的工作人員問起了關于開羅的種種。
“埃及人這么喜歡方尖碑的嗎?我好像在每個借口都看到了這種裝飾品。”其中一位特使開口聊著,他顯然并不關心方尖碑,只是想隨口聊聊,找個話題好打開話頭。
然而使館的工作人員卻忽然很興奮的就著這個話題聊了起來:“那可不是裝飾品,而是開羅的市政供電塔。”
“供電塔?可是為什么要修成方尖碑的樣子?他們的電線呢?”另一位特使似乎是懂一點這方面的知識,顯得很是好奇。
“具體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按照開羅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這些方尖碑是采用古老技術制造的,它們的表面會吸收陽光并轉化成電能,用來為街邊的路燈、電氣公交車和其他市政設施供電。”工作人員熱情的解釋著,并向兩位特使介紹道:“事實上開羅的市政部門正在考慮開放它的民用,因為這些供電塔所產生的電能足夠供給整個城市來使用,每天都有大量的電量結余,根本用不完。”
聽到這里,懂電學方面知識的特使頓時露出了驚訝和好奇的表情:“靠太陽來發電?這是真的嗎?實在是太神奇了!不過既然電能充足,他們為什么不拿來給工廠使用呢?”
“開羅的工廠有著另外的供電設施,它們并不需要額外的供電。”工作人員似乎對此是有過深入了解,并且十分的推崇:“在開羅,你在申請開辦一家工廠的時候,市政部門就會在工廠里豎起一座更大的供電塔,用來為工廠的設備供電,所以開羅的工廠根本不愁電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