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藝林拿著房卡走進了自己那一間行政大床房。她迫不及待的朝向落地玻璃窗就走了過去。
自己不但生平第一次住進了五星級酒店,而且還是首次站在這么好的一個位置上面看到漢城的美麗景色。
樸藝林憑借自己的肉眼,完全就能夠清晰可見漢江。她切身感受到了一面關于有錢的好。
樸藝林雖然是畢業于韓國三大名校之一的高麗大學,但是并不意味著自己就一定會擁有美好的未來。就她這一種普通工薪家庭的女兒,按照一個通常的劇本,也就那樣了。
她最大的一個優勢還不在于畢業于高麗大學這樣的韓國名校,而是在于她的外在條件好。才貌俱佳來形容她,也絲毫不為過。
不過,在韓國,一個人出身的重要性比起其它來說,那絕對是重中之重。所以,樸藝林老早就認清了殘酷的社會現實。
她之所以會成長的這么快,那是在于自己當初找工作的經歷。韓國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后,一般情況下是會有一,兩年的就業準備期。
為此,他們要花好些錢去買面試職業裝,收集資料乃至整容。整容在韓國是一個剛需,絕非只是網上的一個段子和笑話。
事實早已經無數次證明,長得漂亮的人確確實實地能夠擁有更多的機會,大幅度的成功率等等。
一開始,樸藝林和所有名牌大學即將畢業的學生是有著差不多的想法,找一個體面的好工作。
他們的首選目標當然就是把個人簡歷投向三星,g,現代這些韓國著名大型企業。結果,她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事后的她才知道求職當中的一個不成文的公司潛規則就是,優先錄取男性。作為女性的她,自然就成為了眾多受害者之一。
資本家并不是專門歧視女性,而是以現實利益為導向的最優選擇結果。韓國同樣是盛行加班文化,乃至有些韓國公司比日本公司都還要加班的厲害。
再有就是,韓國女性當中的相當一部分照樣會因為結婚生孩子的原因離開公司。站在公司的利益角度,為什么不一開始就雇傭男性呢他們完全沒有必要承擔女性當中的這一些不確定性和風險。
樸藝林投出去的簡歷一大堆,卻少有收到讓她參加筆試,面試的電話通知。這絕大部分投出去的個人簡歷都猶如石沉大海一樣,完全沒有了消息。
不是著名大型公司,不是正式員工就不去的她,苦苦地堅持了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后,是才在思想上面發生了一些轉變,開始主動的放低自我要求。
不過,她還是堅持要找一份工作收入尚可,穩定和體面的工作。為此,她自我安慰的精神療法就是,時運不濟,畢竟剛一畢業就趕上了經濟大環境奇差的亞洲金融危機。
與此同時,反倒越發堅定了她想要找到一個好工作的信念。金融危機一來,韓國國內的企業就像多米羅骨牌一樣,一個接一個的倒下。
其中一些著名的韓國大公司都不能夠幸免,就更不要說那些中小企業了。她還親眼看見過有人因為公司破產倒閉而失業,選擇了跳樓自殺的。
這一個事情給樸藝林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和沖擊。求職一年未果的她,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